发布时间:2024-11-22 20:16:14 来源: sp202411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西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资源转化、生态品牌培育、打造生态产业链等方面布局,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长水村,不远处20余幢民宿依山而建。“建这些民宿,没砍一棵树。仅今年暑期,利润就超过20万元。”村民卢咸锋说。
点绿成金,归功于武宁县和南昌大学2021年5月联合成立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在这个“生态+大数据”平台上,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生态资源产权确权数据,小到一棵树都能落户入库,实现价值评估,助力生态产品的规模化收储、产业化运营。
依托自家700亩山林,卢咸锋当年从中心拿到75万元贷款用于民宿建设运营。“在中心支持下,村里还建成了生态循环产业园。2022年,产业园实现总收入139万元,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卢咸锋介绍,“尝到了甜头,我们会更用心守护这片好山好水。”
不只是武宁县,江西已在3个设区市和11个县开展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出台、试行全省统一的GEP核算技术规范、核算统计报表制度、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等。
2021年,江西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完善转化平台运营模式。“提升生态产品品牌价值,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加快建设‘生态+’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一、二、三产绿色融合,让绿色资源变成‘金色资产’。”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兵介绍。
在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柏树村村民莫英富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里,6名村民正将黄精装箱、打包,预备发往外地。
柏树村土壤硒含量高,盛产各种富硒农产品。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莫英富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除了一年两次人工除草,不进行人为干预。“我们种植的富硒黄精,已被认证为江西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跟野生黄精相差无几,售价是普通产品的两倍。”据介绍,铜鼓县黄精种植面积达5万亩,从业人员1.13万人。
截至目前,江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9个,发布系列“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748个,富硒农业综合总产值超600亿元。
江西努力做好“生态+”文章,不仅提升了生态产品附加值,也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
大觉山上,竹林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跟随一辆满载竹材的货车走进抚州市资溪县竹科技产业园,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厂房……让人感受到当地竹木加工企业迸发的活力。
资溪县率先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开展至少1项生态资源抵质押融资创新。“无需抵押、担保,今年资溪农村商业银行根据我们的产业链和行业价值授信,提供了1000万元专项贷款,让我们有了足够的流动资金。”竹科技产业园内,江西庄驰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青向记者介绍,“二期厂房今年4月投产,目前已实现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
依托资溪县53万亩毛竹资源,竹科技产业园现有规上企业22家,涵盖上游竹拉丝、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等产业,毛竹精深加工生态产业链已然成形。
“包含资溪县在内,江西省累计创建8个由生态环境部授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从毛竹加工、瓷茶融合、全域旅游等方面,构建生态产业链。仅林下经济一项,2022年综合产值突破1800亿元。”刘兵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3日 0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