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融入京津冀 合作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4 15:38:24 来源: sp20241124

  “早上六点半从北京出发,不耽误到德州吃早饭。”家在北京的新材料专家吕国龙,是山东德州一家企业以40万元年薪柔性引进的专家。如今,他已经习惯了乘坐高铁穿梭于北京与德州之间。目前,1200多名像吕国龙这样来自京津冀的“候鸟型人才”,通过离岗创业、双向挂职、假日专家等方式与德州开展合作。

  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被赋予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

  借助实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德州积极对接北京优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资源,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德州新开工京津冀地区投资过亿元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9.1亿元。近年来,德州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在优化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拓展重要平台、集聚科创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力突破。

  2023年,德州举办了第八届(夏季)央企投资发展会议暨“融入京津冀 国企德州行”活动,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432.3亿元;举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打造全国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与北京市朝阳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承接等11个方面开展合作。

  在围绕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5个方面,德州谋划确定40项工作要点,58个市直部门单位分解15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德州还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完善了县市区、市直部门京津冀专项考核办法,更加突出对招引央企总部、重大项目、教育医疗资源的考核引导。

  近年来,德州实施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团队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一县一区”对接合作,成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德州还实施“北接南融”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2023年,德州新增京津冀深度合作企业44家,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21项,合作共建京津冀创新平台30个。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已吸纳15家科创机构,签约33个创新项目。

  “来德州工作,既可以拿到企业工资,又可以拥有事业编制,再加上市县每月发放的生活补贴,我在这里工作很安心。”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生李文志向记者表示。为破解县域企业对科研人才吸引力不强的难题,德州市创新推行“编制是事业、工作在企业”模式。该政策自2022年实施以来,已支持21家企业自主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

  目前,德州已与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医疗领域具体合作事项100多项,并实现在京津冀就医购药即时联网结算;通过开展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当地选派15名知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届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举办“大德之州 两河牵手”德州·齐河文化旅游北京推广活动,与北京市旅游协会、重点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冯帆 本报通讯员 赵红卫)(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