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家门口的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4-12-31 06:46:51 来源: sp20241231

  “电饭煲今天突然坏了,您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儿。”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陈女士在科春社区找到了杨师傅的修理铺。“能修好!您明天就可以过来取。”杨师傅打了包票。

  漫步中关村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导览图不时映入眼帘。早餐店、菜店、裁缝店、洗衣店、修自行车的服务站……导览图上,十几种便民服务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扫一下二维码,家门口的服务一目了然。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阐释超大城市如何治理。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北京拿出绣花功夫,下大力气解决一件件事关群众生活的小事,一针一线绣出老百姓家门口的获得感。

  “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绣出人民城市的鲜明底色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大爷,今天的餐到了,您趁热吃!”上午10点多,外卖骑手王鹏飞敲开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居民王朝荣的家门。今年80岁的王朝荣拄着双拐开门,乐呵呵地接过饭菜。

  一荤两素,有冬瓜烧鸭块、西蓝花炒木耳、醋熘西葫芦,一份米饭、两个馒头、一碗汤。“总共十七块六!每天都及时送来,换着花样。”王朝荣独居,腿脚不便,买菜做饭一直是个大难题,“街道助老送餐对我帮助太大了!”除了组织引导骑手送餐,街道工作人员还为老人们提供上门助浴、理发、保洁等服务。

  家门口的养老,让老年人暖心、年轻人放心。近年来,团结湖街道建设起涵盖托养服务区、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医养服务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基本功能区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家门口的幸福,一老一小都是温暖的牵挂。

  铺着软垫的活动场地、趣味满满的游乐设施、划分细致的功能分区,老师与孩子们互动着,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一早,不少家长就把孩子送到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附近的“优乐橙”托育中心。

  “孩子两岁了,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之前请阿姨帮着带,现在这家托育中心转为普惠托育点,方便了我们这些‘上班族’。”一位送孩子的家长说。托育点负责人段敏介绍,托育中心的老师不仅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还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公里外的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5月新增了中医脾胃病科室。“这儿能调理也能做筛查,离家近,省去了去大医院的麻烦。”一位前来看诊的社区居民说。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脾胃病科医生王一珉介绍,这里还与宣武中医医院建立了胃肠镜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社区居民做检查更加方便了。

  家门口的便利,生动诠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家门口的托育,统筹社区、单位力量,引入市场资源,努力让更多“小小孩”就近普惠入托;家门口的就医,近八成医疗机构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等分级诊疗一体化,居民就医总体满意度达86.4%;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盘活边角地、空闲地、拆违腾退地,增绿超9000公顷,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出门见绿……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绣出城市治理的创新气象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难题。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北京积极回应市民诉求的“小切口”,撬动起城市治理体系的“大变革”。

  “我们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楼体外墙施工挪动过的电线未被有效固定,很多线路用铁丝临时捆绑,摇摇欲坠,小区飞线多,让人提心吊胆。”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电话里,一位家住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居民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街口街道牵头,西城区有关单位参与,实施小区架空线入地改造,将小区内现有的网线、电话、电力等线缆一并更新整合后引入地下管线,既消除隐患,又整齐有序。

  从1987年设立“市长电话”时的1条线路、3个接线员,到如今拥有750席、1700余名话务员的“市民热线”;从单一电话接线到实现电话、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渠道综合服务……“12345”,一根热线串起北京全市16个区、300余个街道乡镇、100余个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问题解决率达96.68%。

  形似电话亭的“政务晓屋”,占地不到3平方米,配备内外摄像头、电子屏、鼠标键盘等设备。“我想为刚出生的孩子办理参保登记,可人在河北固安,不在户籍地大兴,正发愁呢,没想到‘政务晓屋’解决了难题。”张女士连连称赞。

  在固安当地的“政务晓屋”,张女士收到了大兴区工作人员远程为她推送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新生儿出生服务”。在远程“面对面”指导下,填写信息,上传材料,不到5分钟就办完了。

  “以前是有事儿来回跑,现在是远程一对一服务,真是太便民了!”张女士说。如今,大兴区已设置28个“政务晓屋”智能终端,实现与15个省份35个地区700多个职能部门远程交流。

  “大家的事人人参与”,绣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双面锦”

  城市治理,往往要着力于一街一巷、一门一户。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了,咱们社区就在钟鼓楼边,维护好环境秩序不能放松,大伙商量看今后怎么做?”一大早,东城区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的“邻善相伴议事厅”就热闹起来,社区党委书记申海雁和街坊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

  “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北京胡同里,居民议事厅是一道亮丽风景。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厕所改造……大事小情商量着办,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

  在海淀区海淀街道苏州桥西社区,傍晚时分,亮度不一的公共区域照明灯亮了起来。社区居民节美荣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商量着设计的,别看有的亮些有的暗些,照得我们居民心里敞亮着呢!”

  原来,这些照明灯最初是统一亮度,但一些一楼居民不乐意了,纷纷来找社区党委书记李春燕:“这么亮的灯,离家里阳台太近,影响正常生活和休息。”怎么办?“大家商量着办!居民商议一致,定制不同亮度的灯,靠居民窗口近的暗些,离路口近的亮些,保障照明、防止扰民。”李春燕介绍。

  门头沟区城子街道龙门新区四区,社区原本荒芜的犄角道路,在社区和居民共同改造下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花园小路”。小花园里装饰物都是利用居民家闲置的物品改造的。社区党总支书记曹胜男介绍:“为了让大家更好维护社区环境,我们让孩子和家长认领小片区,并贴上自己的卡片,这块片区就成了孩子们的‘园地’。‘园地’里花草的浇水、剪枝等日常管护都由认领者负责。居民有了参与感,维护社区环境就有了合力。”

  城市更新,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对高层住宅居民来说,电梯正常运行是件大事。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奥北中心社区润枫欣尚小区,18部电梯服务1080户居民。电梯大修迫在眉睫,但小区没有公共维修基金,资金谁来出、怎么管、如何用?

  奥北中心社区党支部先后组织4次“回天有约·智汇天南”协商议事会,小区物管会、物业、电梯维保单位及居民坐到一起商议解决。最后决定电梯大修费用由全体业主按照平方米数承担;由小区物管会申请维修资金独立账户,由街道、物管会及物业共同管理;动员物业垫资42万元,实现每栋楼先维修1部电梯保障居民出行;明确未使用的维修费用全退、大修完成后刷卡乘梯的“电梯公约”……

  “社区组织大家协力推进电梯大修,维修期间没有停运过一天!”家住高层的小区居民马广森说。

  …………

  “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石景山老街坊”……这些“红袖章”透着居民群众的热心肠和主人翁意识,也折射出北京市在城市治理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大家都拿起“绣花针”,城市治理的针脚更密实了。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北京正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焕发城市之美,朝着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不断迈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