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2:31:00 来源: sp20241119
打好特色牌,拓宽致富路(现场评论)
——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④
毕京津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更多特色产业,必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春日融融,阳光和煦。走进太康县大许寨镇水润君赵食用菌产业园,只见一排排菌棒上绽放出金灿灿的“黄金花”,食用菌包摆放、划口、分装、入库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项城市张吴楼村,百亩艾草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一旁的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将艾条、养生垫、泡脚药包等产品打包装箱……河南省周口市打好特色产业牌,让乡村全面振兴画卷不断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河南是产粮大省、畜牧业大省、经济作物大省。如何以产业富民强村,考验着各地推动发展的能力。周口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目前已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余个。以辣椒生产加工闻名的扶沟县于营村,花生育种上具有显著优势的淮阳区刘振屯镇,花卉苗木远近闻名的太康县李麦村,在各自领域成为“单打冠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逐渐成为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迈向产业振兴,首先要找准特色。太康县君赵村10多年前开始种植平菇。用于制作菌包的玉米芯在当地随处可见,村民再掺上菌种等就可以在家自制菌包,加上有农技人员支持,投入低收益好。如今,一座座大棚在村里拔地而起。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品,有助于克服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如果“千村一面”,简单照搬外地经验,就容易导致“一窝蜂”发展、同质化竞争。
提升质效,实现从特色产品到特色产业的升级。扶沟县杨村岗村是当地有名的“西蓝花村”,但西蓝花保鲜期短,一旦滞销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去年,村里新建了冷库和制冰厂,同时加强物流配套保障,便利了蔬菜冷藏运输。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愿挺自豪:“我们的西蓝花保鲜又保价。”发展特色产业,应当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从优化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打通供应链,到培育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再到打造品牌、注册商标,提升价值链,不断修炼“内功”,才能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产业振兴夯基固本。
汇聚合力,想办法扩规模、提品质。比如,有的地方打造“一村一品”,有的地方则聚焦“一镇一特”。在河南,从年产值超15亿元的汝阳红薯,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西峡猕猴桃,相关产业无不依托于一个个村庄、乡镇的同向发力、相互配合。“一村一品”不等于村村不同,更不能刻意求异。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有利于特色产业由“小而美”向“大而强”跃升。
加强规划引导、村企合作和能人带动,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张吴楼村艾草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离不开镇政府的引导扶持;君赵村从平菇种植村发展为食用菌产业村,得益于农业科技公司的带动引领。整合资源,引入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推动生产更专业、经营更规范、管理更科学。
中部要崛起,乡村必振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更多特色产业,必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作者为本报河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07 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