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布坠机调查报告难掩争议

发布时间:2024-11-01 09:38:47 来源: sp20241101

美空军C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近日,美国空军公布了2023年11月C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在日本鹿儿岛附近海域坠毁事故的调查报告。经过近9个月的调查,报告将事故归咎于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归属。该报告未能平息外界对此次事故的不满情绪,相关调查结果引发的外溢效应持续显现。

原因复杂难以追责

报道称,2023年11月29日,一架搭载美空军特种作战人员的“鱼鹰”倾转旋翼机在日本海域坠毁,机上8人全部死亡。这是该型机两年内第四次发生坠机事故。2023年12月,美国众议院委员会专门成立调查小组,美空军也组建了调查委员会。

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备零件意外故障和人员决策失误。涉事飞机左侧变速箱内部的一个齿轮发生断裂,由此产生的碎片又损坏了另一个齿轮,使动力无法传输至旋翼。右侧发动机虽然正常工作,但突发的机械故障破坏了飞机的稳定性,导致其在距离海面约240米的高度失衡坠海。至于齿轮断裂的原因,目前已无法查明。美军介绍称,“鱼鹰”的每个变速箱内部有5个齿轮,它们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连续转动传递给旋翼。

事故发生时,机舱内共响起6次警报,但驾驶员赫内曼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到最后一次警报响起时才采取措施。根据美军飞机操作手册的规定,飞机在收到第三次警报时,“应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降落”。此次事故中,“鱼鹰”在接收第三次警报时距离最近的机场仅16千米。由于驾驶员赫内曼判断失误,机组人员未能自救。然而,美方认为,“鱼鹰”机组人员在操作上并无明显过失,以往该型机在低空飞行时经常因天气等原因出现误报警现象,驾驶员对此已习以为常。

调查报告罕见地批评了五角大楼负责“鱼鹰”项目的办公室,称其未能共享关键的安全数据,这本可以使机组人员了解到相关风险的严重性。此外,美空军调查委员会还批评了空军训练部门和岩国塔台管理站等机构,认为他们“过度重视战术课目和任务遂行能力训练,忽视了安全基础知识和操作训练,放松了对近岸低空飞行的关注和检查力度”。

据称,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早在5月已基本成形,但众议院委员会的调查小组并不满意。在正式报告中,美空军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未明确指责任何一方,主要是为避免外界过度关注“安全风险”,试图摆脱负面舆论的影响。同时,美方表示,此类调查报告不会用于人员问责,而是一份旨在减少失误和避免错误的工作报告。

事故频发饱受争议

调查报告公布后,引起多方关注。美空军称该事故为偶发事件,但美国舆论对此提出质疑。

报道称,自2007年美军开始使用“鱼鹰”以来,已有64人在相关空中和地面事故中死亡、93人受伤,且装备该型机的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无一幸免”。2023年11月发生的事故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无论事故是否偶发,均反映出军方对该型机的安全隐患缺乏应有的重视。

对于此次公布的装备零件故障问题,美国媒体评论称,“这加剧了民众对美军军备现状的不信任”。事实上,在此次事故发生前,美军声称已与军工企业合作,就“鱼鹰”坠机事故进行全面复盘,且已完成机体合格认证以及部件更换和检修工作。美军自信地表示,这些措施能够预防99%的发动机和离合器等核心部件故障,但事实看来并非如此。

此外,美军的训练模式也遭到诟病。一些飞行员抱怨,由于事故频发,各军种均限制了“鱼鹰”的训练频次、离岸距离和留空时间,导致每次训练课目叠加、强度过大。此外,美空军大幅推广模拟仿真训练,使得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呈下降趋势。地勤人员也存在过度依赖技术设备进行装备检修等问题。

外溢效应持续显现

美空军参与调查的人员表示,最新公布的报告难以改变各方对“鱼鹰”的负面评价,其外溢效应可能对军备、士气和军工采购造成不良影响。

五角大楼“鱼鹰”项目负责人表示,近400架“鱼鹰”在2025年年中之前不会获准执行全部飞行任务。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司令切比指出,虽然针对此次事故的停飞令已解除,但海军不会允许“鱼鹰”无限制地飞行。

外媒评论称,“鱼鹰”的设计目标是一款“特种作战利器”,但事故频发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波及美空军征兵工作,部分应征士兵表示不希望加入“鱼鹰”机组。因陷入舆论风波,波音与贝尔公司合作研发的“鱼鹰”后继机型——新一代旋转翼飞机的研发也可能受阻。

此外,美空军正在推动“史上最大军改”,其中将多支“鱼鹰”中队列为试点单位。由于事故频发和训飞限制,相关工作存在进度延迟的风险。(石文)

(责编:陈羽、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