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拥抱短视频,科普“国家队”有了新阵地

发布时间:2024-11-15 04:55:50 来源: sp20241115

  “全息虫洞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怎么可能是鱼变的呢?”

  “如果标枪刺破了宇宙的边界,宇宙外面又会是什么?”

  上面每一个天马行空的科学问题背后,都有一连串有趣的科普故事。段鸣镝日常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通过老鸣TV这个抖音账号,讲述给大家,让观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科学问题来龙去脉、理论因果,理解什么是科学的精神和理念。

  在成为一名拥有190万粉丝的抖音科普博主之前,段鸣镝已经是一位资深的科教电影导演,创作了《月球探秘》《帝国的兴衰》《统一与兴盛》《解密癌症》等作品。其中《月球探秘》曾分别获得第十三届华表奖及第二十七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从资深科教电影导演到抖音上的科普博主,段鸣镝职业身份的变化折射出了当下科普内容生态的新变化。随着短视频内容成为时下主流的传播媒介,科普内容的形态和发布渠道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短视频和直播成为新的科普内容载体;同时,抖音等平台为科普内容触达大众搭建了一条更快速、更扁平的传播体系。

  在更易于呈现的内容形态与更高效的传播渠道相互作用下,科普内容的传播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科普创作生态被不断激活,创作群体与受众群体被不断激活。段鸣镝这样的专业科普内容创作者之外,还可以看到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甚至是两院院士,也纷纷开始在抖音等平台上,创作科普内容,形成了一支科普“国家队”。

  “抖音让我这种初中文化的人,也能够见识到我范围以外的知识,真的是抖音在带着看世界。”在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的视频下,有人这样评论道。科普“国家队”就像是科普领域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拉平信息鸿沟,让普通人也有能力常态化地听到一个国家最顶尖的知识与观点分享,成就属于短视频时代的知识普惠。

  用“大白话”讲留得住的科普内容

  “按照惠勒的说法,人又是什么呢?人就是时空中的粒子结节,是时空中的一团粒子毛线团。”在老鸣TV置顶的作品中,段鸣镝围绕科学家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息虫洞这个物理学上的重大事件,介绍了虫洞概念的提出者约翰·惠勒,以及他提出的单电子宇宙假说和参与宇宙理论;还有爱因斯坦和罗森提出的量子纠缠,以及全息虫洞与量子纠缠的关系。

  “惠勒认为宇宙的本质可能就是信息”;“量子天然的就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没有质量,信息穿越虫洞的时候,虫洞不会坍缩”;“我们有理由认为,平行宇宙之间可以通过虫洞进行联系”……在段鸣镝的讲述中,物理学所探究的世界本质被掀开了诱人的一角,让观众在15分钟的时间里充分感受到思考的魅力。

  从2020年6月在老鸣TV账号上发布第一条视频算起,段鸣镝在四年时间里已经发布了189个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科学探索、历史故事、人物故事三个大类。人们在老鸣TV可以了解到人类的祖先为什么是鱼,可以看到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城外,科技进步催生出的人间大炮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还可以发现武则天在门阀士族的衰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虽然每个作品涉及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段鸣镝的作品都像探究宇宙本质的置顶作品一样,是以段鸣镝自己的观点或视角为主线,通过逻辑缜密的论证过程,串联起丰富的理论、数据、史实等严肃信息,并将其融入到一个个通俗的知识故事里,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讲述出来。

  之所以要讲鱼是人类的祖先,是因为有观众在段鸣镝的作品下留言:“鱼是你的祖先,不是我的。”从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巨龟身上观察到物种的进化,到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段鸣镝通过这个作品厘清了鱼是人类祖先的种种事实依据。

  将艰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适合普通人阅读或观看的作品,需要科普内容创作者使用“大白话”,讲出让所有观众都听得明白的内容。段鸣镝讲科普故事的能力会让不少观众感到“震惊”,“把内容有节奏有弹性且均匀的输出是一种能耐,除了专业素养之外也需要极为敏感的洞察力。”

  这一方面源于他多年科普内容创作经验的积累,知道如何将科学原理的讲解恰当地融入到故事中,比如利用美国中学生制造高效率太阳能装置的故事串联起对斐波那契数列的讲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善于利用技术手段形象地呈现科学事实,为了还原虫洞、量子纠缠、双缝干涉实验等科学事实,段鸣镝自学了动画制作,用二维和三维动画,结合影片素材来进行制作。

  新内容、新渠道助力科普内容生态繁荣

  作为大学毕业后就投身科普内容创作的资深人士,段鸣镝是过去二十几年间科普内容生态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2000年,人们还习惯于在电视上观看《走进科学》《发现之旅》等节目,从中了解到外星人、神秘生物、地质勘测、天文观测相关的知识。段鸣镝当时正是《发现之旅》的主创人员。

  到十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继续走进科学。《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为自然科学内容点赞,实验类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46亿。钱学森、袁隆平、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的故事与研究成果通过抖音被更多人所熟知。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科普内容的形态和传播渠道一直随着传播媒介的升级而发生变化。从购买《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籍,到观看《发现之旅》这种电视科普节目,再到抖音上刷老鸣TV的科普视频,人们看到的科学知识讲解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能够接触到的科学领域变得更广泛了,能够接触到的科普内容创作者也变得更专业了。

  就如金涌院士所说,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有机会用更新的技术去形象地传达科学知识。在短视频、直播、动画技术的加持下,很多原本通过文字描述让人难以理解的枯燥知识,用一种轻盈的身姿冲出象牙塔和大部头书籍的禁锢,走向大众,让更多对其感兴趣的人能够看到、了解和喜欢。

  在段鸣镝发布的作品中,获得更高点赞数的往往是相对更加硬核的科普内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提出的“量子灵魂”理论;拉动亿万星系前进的无量引力;人类的大脑是否存在盲点等,都获得了几万个点赞。这些看似严肃、艰深的知识点,在段鸣镝的讲述中,结合影片素材和动画效果,变得通俗易懂起来。

  越来越通俗的科普内容通过越来越大众化的渠道,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老鸣TV的粉丝中,很多都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在追更科普内容。抖音上,也有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用户通过观看科普视频,成为了《相对论》《时间简史》等著作的拥趸。同一个时间内,北京的大厂员工与小镇的公务员可能在看同一个讲解《物种起源》的视频作品。

  科普“国家队”向社会撒播知识种子

  在“鱼为什么是人类祖先”那期作品的最后,段鸣镝提到:“达尔文的伟大就在于,他天才地指出,进化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止,成就人类传奇的并非先天神圣,而是我们有决心变成更睿智、理性而且充满爱的物种。”

  这也是科普内容创作者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即通过创作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科普作品,助力社会养成科学的精神与科学的思维。人类从这种决心出发,对科学原理的不断探究、传承和应用,将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而科普就是在向社会播洒下求知的种子。

  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手段,降低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科普队伍中的门槛,更多专业人士正在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向大众传播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当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就会催生出一个更丰富、更硬核、更扁平的科普创作体系。

  现在的科普创作生态中,已经形成一支科普“国家队”。这个队伍中有段鸣镝这样曾就职权威媒体的专业科普内容创作者,来自各个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和各大高校的教授,甚至是化学工程专家金涌、古生物学家朱敏、太阳物理学家汪景琇、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这样的两院院士。

  科普“国家队”的出现,让储藏在这个国家最顶尖头脑中的科学知识,也能被人人看到、听到、学到。在抖音上,人们可以参加金涌院士的线上课堂,听他讲述化学如何改变农业生产;可以听汪景琇院士讲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太阳;还可以跟随刘嘉麒院士去到月球,了解了玄武岩的神奇特性;或者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那里,学会如何用鸡骨头拼出一只恐龙骨架。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看来,科普的主要意义是社会教育,科普“国家队”的庞大,能够在一个信息传播很快的时代,在越来越庞大散乱的信息流中,为大家提供更多权威的信息,成为科普生态的健康发展最稳定的压舱石,为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沉淀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员、教授、院士们走进抖音,利用短视频传播知识,就是在为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完成启蒙教育,站好最后一班岗。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