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京华文韵丨郭京宁:从周口店遗址可窥探人类起源的哪些秘密?

发布时间:2024-11-26 05:14:00 来源: sp20241126

  编者按: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向世界诉说着城市的底蕴和内涵,也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连续与绵延。 中新社 “东西问”特推出“京华文韵”系列,通过讲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先农坛、北京中轴线、大运河、首钢园等文化遗产的发现、研究、保护和发展故事,从中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风韵,感知中华文化的厚度与温度。敬请垂注。

   中新社 北京2月1日电 题:从周口店遗址可窥探人类起源的哪些秘密?

  ——专访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

   中新社 记者 杜燕 徐婧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遗址,以“地质演变、生物进化、人类起源”三位一体的突出价值闻名于世,深藏人类演化的奥秘。从50万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20万年前至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新洞人”、3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山顶洞人”,周口店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同时期考古成果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古人类遗址,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实证。

   中新社 “东西问”近日专访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畅谈中外学者百余年来如何在此遗址上探寻“我们从哪里来”的生命命题。

视频:【东西问】郭京宁:从周口店遗址可窥探人类起源的哪些秘密?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周口店遗址是如何被发掘的?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郭京宁:“我们从哪里来”,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之一。在南非、东非发现了距今约180万年的直立人。在中国,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63万年的“蓝田人”;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中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

  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的周口店遗址,最为著名的是第1地点,即“北京人”遗址。这里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于1921年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许多中外著名学者在该处进行考古发掘。

2023年6月,观众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北京人”复原像。贾天勇 摄

  说到安特生,他于1914年来华,在中国工作十余年。早在1918年,担任当时中国政府矿政顾问的安特生,曾到周口店进行考察,在鸡骨山(第6地点)的第四纪堆积中采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1921年,安特生再次来到周口店,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Otto Zdansky)共同开展考察,在龙骨山(第1地点)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1923年,师丹斯基再次对龙骨山进行发掘,找到一枚古人类的臼齿化石。

  两枚牙齿化石震撼了学术界,这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大陆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自此,这个震惊世界的古人类种属被称为“北京人”。

  1929年12月,当时年轻的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轰动世界。遗憾的是,这一珍贵的头盖骨化石原生标本在抗战时期遗失,至今下落不明。幸运的是,年过花甲的裴文中于1966年对周口店遗址的再次发掘中,又发现了两块新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经过比对发现,竟然能与曾丢失的头盖骨化石拼合在一起。这成为目前已知现存唯一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原生标本。

  1961年3月,周口店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周口店遗址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6月,观众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头盖骨模型。贾天勇 摄

   中新社 记者: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如何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己的祖先?

  郭京宁:周口店遗址地处华北平原和燕山山脉的接壤处,这里有充足水源、天然洞穴,以及适宜的气候环境,为远古人类提供了理想的栖身地。

  考古发现“北京人”,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方面,在周口店遗址,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发掘到了古人类的化石。我们可以看到,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有明确的地层堆积,层与层之间上下距离不足两米,每层代表的地质年代完全不同,其间相隔了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时间;有明确的共生动物化石和生活遗存,包括用火痕迹、生存环境等。这些是很多其他零散化石地点远远不能比拟的。

  百余年来,周口店遗址发掘了距今70万年至50万年的“北京人”(直立人);距今大约10万年的“新洞人”(早期智人);距今4.2万年至3.8万年的“田园洞人”(晚期智人);距今3.4万年至2.7万年的“山顶洞人”(晚期智人)。

  就在2023年7月,中国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遗址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该发现为探讨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标本材料。

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对外宣布,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科研团队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从直立人到智人,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呈现了完整的人类演化发展序列。20世纪20年代至今,遗址先后历经了数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过程,发现有27处地点有古生物化石或古人类化石,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代表50余个个体的直立人的骨骼化石。材料之丰富,发现地点密度之大,在全球实属罕见。周口店遗址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另一方面,周口店考古发现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参照物”,建立了古人类标本链条,为其他地区提供参照。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学者积极探寻“我们从哪里来”这个生命命题。比如,“爪哇人”化石最初发现于19世纪。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没有文化遗物共生,一直到同阶段的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化石发现后,“爪哇人”才得到科学界公认。

  在中外学者眼中,周口店遗址是享誉世界的学术圣地,是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地,世界各国学者对周口店古人类的考古探索从未停止,让人类不断加深对自己祖先的认识。

2023年5月,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沙盘展示北京人遗址考古现场。陈晓东 摄

   中新社 记者: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考古是怎样延伸历史轴线的?有哪些发现和研究能够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

  郭京宁:北京作为人类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文明古都,历史悠长,遗存丰厚。可以说,百年来的考古发现,极大地延伸了北京在中华文明时间轴里的历史主线,提升了北京在中华文明发展坐标中的地位,注释了北京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作用。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的发现,是北京历史的最早开端。此后百余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遗址发现了北京最早的陶器和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夏商周时期的昌平张营遗址、丰台新宫遗址、平谷刘家河墓葬、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西周琉璃河遗址等,共同构建了北京先秦时期的历史脉络。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北京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各历史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可谓谱系序列绵延久长。

  不难看出,从最初发现人的活动历史到封建社会后期,北京的历史链条长且全,在国内其他城市很少见,在世界首都中也不多见。可以说,北京是最早迈入人类社会的首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类活动历史最长的首都之一,其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自1921年至今,北京对周口店遗址古人类的考古探索从未停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从未间断。如今,伴随卓有成效的遗址保护和科学利用,周口店遗址已成为开展公众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及生态休闲的重要基地。

2014年5月,观众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参观。玉龙 摄

  根据已公布的《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年)》,要按照“最小干预”原则保护并延续遗址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按照“共同缔造”原则,坚持遗址服务于公众,展示遗址保护利用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科普推广、生态治理、城乡发展等方面的愿景与成就,构建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场所。同时,通过遗址保护发展综合规划的制定,指引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的建设。

  作为考古工作者,我认为,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文物研究,才能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要做好文物的展示,才能让民众了解文物的价值内涵;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外合作,加强北京地区与全球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合研究,共同努力形成重大考古成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不断丰富与深化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完)

  受访者简介: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

  郭京宁,现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先后主持或参与门头沟东胡林、房山琉璃河、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东城玉河和南水北调北京段、京沪高铁北京段、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多处古代遗址和重大工程的考古工作。出版《考古北京》《当代北京考古史话》《穿越皇城》等各类专著20部。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