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6:45:56 来源: sp20241127
从杭州西湖北岸,开车向北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湖州市的德清县。如果你想多听几个改革故事,不妨到德清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德清的一家电子器材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联姻”,成立了全国首家科研生产联合体。“产学研”模式就此诞生。那个年代,很多上海的工程师趁着周末一天,往德清这边赶个来回,给乡镇企业作指导。“星期日工程师”曾引发全国大讨论,人才流动从此开端。
德清有山,莫干山。在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时,“莫干山会议”曾写下浓重一笔。德清有田,“股票田”。世纪之交,德清沈家墩村以成片土地“入股”,促土地流转,“股票田”改革为农村土地改革写下鲜活一笔。
新时代的德清,改革故事更多。
2014年底,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部署开展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次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给予授权。半年后,德清在全国33个试点县中,第一个“吃螃蟹”——当地青年赵建龙,买下了一块废弃厂房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在莫干山脚下建起“醉清风”酒店。
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一重大改革上,德清一口气拿下入市第一宗、登记第一证、抵押第一单3个“全国第一”。这里的数字乡村集成改革、综合医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也都有独到探索,经验被推广向全国。
德清,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改革大县”——近年来,它先后承接了国家级改革试点53项。这是什么概念?从全国看,一个县,如能承担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就已很了不起。
德清人常说,“我们是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德清人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感受,归结为四个字——“停不下来”,朴素且直白。何谓“停不下来”?结合实地调研观察,有三层含义:
——不能停下来。二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之江新语》里写道,“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一个地方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倘若改革创新停下来了,发展也就停下来了。所以,实践者们最清楚:改革,不能停下来。
——不想停下来。谁不想停下来?两个关键人群:当地的广大群众,他们是诸多改革试点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积极参与者。还有当地的党员干部,他们是改革的直接操作者。虽然任务繁重、压力超大,但他们不想停下来。
再深问一层:改革者们为什么不想停下来?德清的实践,给出三个关键回答:其一,初心使然。勇于改革创新,已是德清干部群众重要的精神特质。其二,在改革最前沿、最难处建功立业者,能得到及时的激励褒奖。其三,在改革容错制度建设上,德清走在浙江前列、全国前列。
——不让它停下来。一个领域内,前一轮试点若是德清冲在前面,下一轮试点,顶层设计者往往还会把任务交给它。德清在若干领域突破后,其他领域的顶层设计者,也更愿意把任务交给它。“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越到基层,改革跨领域的内在连接越紧密。
改革任务,总是“一串一串地”到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德清的改革脚步里,真切而具体。
德清的改革经验,折射着浙江乃至全国的鲜活经验——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突出重点,注重改革实效,坚持让人民受益,也始终依靠人民。他们已搭建起“1+7+N”的改革重点任务体系,最近正突出抓“微改革”——从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出发,推出一百多项“微改革”,有效破解老百姓身边的痛点、堵点。
不能停下来、不想停下来、不让它停下来,汇集成“停不下来”。
这正是一线的改革者们,用生动的实践、朴素的话语,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重要要求,响应着总书记发出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只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地方实践缩影。
用改革眼光看,大江南北,遍布“德清”。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