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5:05:54 来源: sp20250107
今年3月,研究员梁德光选择加入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因为这家刚成立不久的新型研发机构,“不看‘帽子’,更注重研究项目本身的质量,对青年研究员来说非常友好”。如今,梁德光已经开始在独立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才能形成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一组数字见证创新活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事实证明,勇于“压担子”“搭梯子”,年轻人就能不断成长成才,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挑大梁、当主角,就要参与重大科技决策。1989年出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十一室高级工程师朱平平,在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研究中提出一个新设想,“没有人因为我资历浅就忽视这个建议”,最终成功获取关键数据。正是因为年轻人也能在重大关键决策中充分表达、谁说得对就听谁的,年轻人得到锻炼和培育,团队也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人才要形成合理梯队,就必须做好蓄水、育苗的工作。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重大科技决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一项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问卷调查中,有近60%的青年人才表示,各类填表占用时间多;超过1/3的受访者表示,经费使用和财务报销带来较大非学术负担。从4年开展3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到明确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学术活动,把痛点变成发力点,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决减负担、“破四唯”,才能让青年科技人才不再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而是潜心研究、探索创新。
科技创新是艰难的探索,青年可以义无反顾,社会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辽宁沈阳对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40周岁以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50万元项目资金和10万元奖励资金;福建泉州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从青年需求出发,拿出“硬举措”,细化“软服务”,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就能实现城市和人才之间的“双向奔赴”,碰撞出耀眼的创新火花。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给予青年人才更加友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他们一定会以蓬勃的创新创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9日 04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