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9:27:31 来源: sp2024111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作者:刘光明(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创造性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把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从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1.关乎主权的独立性: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把党和人民的意志主张和实践经验贯注升华于光辉的思想旗帜之中,为历史伟业指明前进方向
一个国家的主权是否独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其政权是否有独立的文化主权和文化领导权。我们党历来注重掌握文化领导权,说到根子上,就是要掌握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该掌握的文化主权,从思想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层面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独立性。这一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我们党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意志主张贯注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把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的实践经验升华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并用党的指导思想指引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明确了新中国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明确了新中国将首先致力于清除国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而不急于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以免使刚刚获得的独立受到影响。这两条方针的实行,表明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保证了我们党对新中国包括思想文化领域在内的各领域具有全面的领导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着眼于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与愿望,基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实践提出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撰写的原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学说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主创造的新版。高举党的创新理论的旗帜,并用以指导中国实践,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自主掌握前途命运,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的亡党亡国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特别是从苏共放弃文化领导权开始的。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以“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高于一切”的“新思维”,接受并实行带有明显西化色彩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导致苏共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反社会主义和分裂国家的思潮、组织、派别采取容忍甚至支持的错误立场,在关系党、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上丧失了原则性,丢失了思想文化主权,最终亡党亡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防止敌对势力的歪理邪说渗透和侵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发展,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2.关乎文化的主体性: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能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于这一文明形态的“中国式”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有机结合而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相互契合而有机结合,因相互成就而愈益壮大,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更加特色鲜明而厚重坚实。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保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开创、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守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面对不时出现的“全盘西化论”沉渣泛起、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遭受挑战的情况,我们党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坚定不移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个结合”,通过“结合”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其更新和现代转型,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可以说,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才能重焕光彩,中国式现代化也才能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展现“中国式”的魅力。也正是坚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才能生机勃发,中国式现代化也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廓清现代化迷雾、厘清现代化规律,使党和人民掌握在中华大地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空前彰显。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拔根去魂”的企图。当通过“接触”来诱变的策略无法奏效时,他们就会选择通过极限施压妄图以压促变。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维护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应有的灵魂性、根基性地位,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使魂脉和根脉的辩证统一臻于“和实生物”的更高境界,使“结合”所造就的“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更加凸显,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更加深厚稳固,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3.关乎历史的主动性: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我们党掌握文化领导权,既有维护文化主权和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根本考量,也有聚力完成中心任务和历史伟业的使命追求。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个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就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毋庸置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在缺乏先进文化引领的时代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热情往往是自发的、无序的。由于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观的自我”,无数个“主观的自我”相互碰撞和激荡,便会导致力量的消解。只有先进政党掌握好运用好文化领导权,才能使人民群众自发而无序的力量转变成自觉而有序的力量,进而集聚为同心同向的合力。这就要求我们党用好文化领导权,把各方面、各领域的力量充分汇聚起来,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聚合力。
在领导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发挥文化领导权的导向聚力作用,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引领中国人民汇聚起众志成城推进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比如,世纪之交,当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时,我们党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发挥好先进文化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又如,新世纪新阶段,当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可能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时,我们党鲜明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再如,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坚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不利于团结奋斗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敌对势力妄图通过所谓的“精准打击”,使中国从一块整钢变成一盘散沙。这对我们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汇聚起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