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炉霍: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1-10 21:55:41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甘孜11月6日电 题:四川炉霍: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作者 单鹏

  下午4时许,50多岁的扎西降村骑着摩托车来到鲜水河畔的炉霍县俄色茶生产基地。摩托车后座上捆着一个大麻袋,装的是他与老伴摘了大半天的俄色果,有80多斤重。按2元一斤的价格算,此行扎西降村可以挣160多元。尽管钱不算多,但他感到满足:“以往这些果子要么吃掉,要么烂在树上,现在能拿来卖钱,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

  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平均海拔约3860米,常住人口约3.9万人。在这里,俄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植物,它的叶和芽可用于制作俄色茶,其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茶,果实切片晒干后还可以变成中药饮片。看到俄色的经济价值后,当地围绕俄色打造现代产业,并与扎西降村这样的数百位村民建立起长期采购合作关系。

  发展俄色产业,是四川炉霍县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一个缩影。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民众的就业机会,促进收入增加,而且改变了当地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发展俄色产业,当地在2008年便成立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俄色茶种苗培育、种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目前该公司有6条生产线,开发出不同口味的俄色茶以及俄色叶中药饮片、俄色发酵果酒、俄色茶饮、俄色果原浆等产品。

图为切片后摊开晾晒的俄色果。 单鹏 摄

  “俄色产业开辟了助农增收的新路子。”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敏说,俄色产业带动了该县2000余名农牧民参与,每年实现人均采茶采果增收3500元左右。此外,工厂的工作岗位也向周边村庄的农牧民开放。中仁达村村民何长生是厂里的老员工,他表示,进厂务工后,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酪蛋白是炉霍县的另一种“特产”。作为一种天然营养元素,酪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精细化工、医疗卫生等领域。在炉霍县,酪蛋白蕴藏在丰富的牦牛奶资源之中。不同于国外的酪蛋白产品,炉霍县的酪蛋白所使用的原料是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的奶渣,藏语音译为“曲拉”。

  据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亮介绍,炉霍县牧民有从牦牛奶提取酥油的传统。酥油提取完后,大量“曲拉”剩了下来。曾经,由于“曲拉”经济价值不高,大多被牧民当作零食,吃不完便扔掉。2011年,成都市锦江区帮扶工作队与炉霍县发现了“曲拉”商机,从而启动了酪蛋白生产项目,成立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炉霍县酪蛋白产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十余年探索,如今炉霍县生产的酪蛋白已销售至山东、河南、福建、广东、江苏、甘肃、浙江等多个省份,2023年酪蛋白年产值突破了3000万元。将“曲拉”的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农牧民开辟了致富之路。通过向公司提供奶渣,当地农牧民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仅在炉霍县,该公司每年收购的奶渣就有360余吨,带动农牧民收入近1490万元。郑亮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扩大酪蛋白产能,以惠及更多农牧民。

四川炉霍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 王磊 摄

  除了用好本地资源,炉霍县还积极引入“他山之石”。小番茄不是藏地土生土长的品种,但在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内,301个大棚的小番茄正茁壮成长。该公司农业经理盛璇表示,这处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可做到全年365天供应,年产量在600万斤左右,产品成功进入大型商超及电商平台。

  “我们引种的小番茄品种来自山东寿光。在炉霍县,虽然亩产产量较原产地有些下降,但品质并不逊色,有的甚至更甜。”盛璇解释说,高原地区充足的光照和干净的水源有利于小番茄生长。为了克服高原不利于小番茄生长的因素,该基地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为避免昼夜温差大,每个大棚配备了自动“盖被子”的装置,此举有效减少了棚内热量散失。

农民在高原小番茄种植基地整理番茄秧苗。 王磊 摄

  高原小番茄好吃的“秘诀”,归根结底是田间管理的专业性。“培养一个成熟的工人,至少要两三年。”盛璇称,该公司成立以来,已将几十位农牧民培养成合格的工人,在技术人员“倾囊相授”下,藏族同胞学会了如何育苗、播种、施肥、定植、授粉,一些还成为种植小番茄的“专家”。

  据了解,该项目每年为周边村庄分红77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分红3000多万元。加上土地流转、长期务工和短期务工相关费用,高原小番茄项目每年为炉霍县创收超过了1200万元。(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