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1:50:06 来源: sp20241201
【讲武堂】
作者:田开元、邓碧波(均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规定着我军现代化的发展走向,要从发展历程、理论构建、实践推进三个方面深刻理解和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回答好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时代课题。
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成长壮大,不断取得胜利。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
构建起中国特色国防领导体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国防建设,指挥全国武装力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重新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整个军事工作。198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正式写入宪法。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在党章中确立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以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
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到目前为止,我军共进行11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改革精简整编。自1949年组建海、空军起,相继建立第二炮兵及装甲兵、通信兵、工程兵等军兵种领导机构,逐步实现了由单一步兵为主的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开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显著加快。集中打了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战役”,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历史性变革、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础。此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确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实现了由多军兵种构成的现代联合作战军队。
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我国在非常薄弱的军工基础上起步,逐步具备了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试验和研制生产能力,建立了一批国防科研机构、国防科技工业高等院校和武器装备试验基地,初步建设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其后,国防科技工业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不断调整科研生产和能力建设的思路,实现了原子弹、战略导弹、新型战机战舰、坦克装甲和电子装备等武器的自主研制生产能力。20世纪末以来,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进一步优化,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格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独立自主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能够研发生产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水平持续提升突破,陆海空天装备实现质的飞跃,一大批国防科技工业重大武器装备集中亮相,国防科技工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理论指导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应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框架下理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紧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践,构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的武装力量,服务人民是其根本宗旨。这是深入理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根本前提。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勾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该理论体系框架可分为价值理念、战争与作战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三大部分。价值理念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核心,贯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各要素,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军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也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战争与作战理论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决定着技术与武器装备如何执行具体功能,而且决定着彼此如何相互作用、发挥更大效能,因此,在把更多资源投向技术革新与装备研发的同时,必须同样关注军事理论创新,在揭示战争机理、创新作战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使理论与技术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背景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探索规律、制定政策法规的创新路径,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理论服务和指导。
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鲜明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研究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积极跟踪现代战争演变趋势,加强对手研究、敌情研究,前瞻认识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紧紧围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开展研究,通过科学理论、鲜活实践、先进科技、一流人才、改革创新一体联动,不断促进国防和军队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员装备等提质增效,不断探索实现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这一战略部署,构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一是要突出问题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二是要与时俱进。从理论认知上,着眼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精确把握未来智能化战争的体系对抗、全域时空、混合博弈等特征,深入研究解决军事战略重大问题。三是要结合实际。依据世情、国情和军情,注重总结人民战争的成功历史经验,把外来经验与自身优长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出发,科学认识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全局意义,为构建上下衔接、系统配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防和军队提供理论支撑。
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也发出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的动员令。
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国际战略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只有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军队,国家安全才有可靠的保障。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制定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要紧盯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体系指导下加强创新突破,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加快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我军战略能力发展需求,坚持不懈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治理,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举措,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加快壮大人才队伍。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着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