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规模最大高交会今日开幕 这个“科技第一展”何以“第一”?

发布时间:2024-11-22 02:12:43 来源: sp20241122

  11月中旬的深圳,秋高气爽,生机勃勃。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文简称“高交会”)以鹏城为原点,向全球邀约。

  本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区)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区)两馆同时举行。展览规模达到50万平方米,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单位参加,是历届展览面积最大、参与国家(组织)最多的一届博览会。鲜明的国际化特征让高交会跻身国家级展会之一。

  创办于1999年的高交会,25年栉风沐雨,25年春华秋实,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创新驱动澎湃而去。从“一展两馆”,走出深圳、走向世界。

  从“荔枝节”摇身一变的高交会,是深圳一棵挂满了累累硕果的“荔枝树”。这个“中国科技第一展”正拔节生长,越来越高、越来越新,吸引着世界目光,与世界、与未来更紧密相连。

  “科技第一展”何以“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占据主动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高交会在深圳诞生,并非偶然。

  深圳选择了高交会,高交会也选择了深圳。

  回望25年前,首届高交会开幕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和4个国家部(院)、国内外著名院校、美德日等26个国家的402家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所、金融机构和一批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共86个团组参会,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在那届高交会上,共成交项目1000多项,成交总额达64.94亿美元。

  当时不会有人留意,一个个年轻的科技创新创业者,带着项目四处奔走。历史的神奇之处,恰在于让生命力的嫩芽借着时间枝繁叶茂。当时不觉,那一幕幕写下的一页页,波澜壮阔。

  11年后,2010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及高交会时说:“我们曾为凑出必需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腾讯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在那届高交会上,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款闪存盘(U盘)的成晓华与邓国顺获得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成为那届高交会的热词,也给未来深圳乃至中国高科技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如今的腾讯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如今的高交会,早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更成为科技创新的“国际会客厅”。在这里,科技弄潮儿们,或向着科技海洋的更深处漫溯,或向着科技巅峰的更高处攀登。

  创新,让过往的想象成为现实。

  中国长城高级副总裁杜长征告诉总台记者,期待以高交会为媒,加速自主计算领域创新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高效落地,推动“技术与市场”“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双轮驱动。

  今天,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也期待从高交会寻找启发、探寻答案。

  “科技第一展”何以凝聚期待

  本届高交会,商务部、工信部等5个部委、北京、广东等33个省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27所高校悉数云集。参加企业超过3000家,涵盖中石化、中石油等重点央企,华为、中兴等行业龙头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此外,还有来自全球五大洲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会。

  本届高交会还设有“一带一路”主题参观路线,展现前瞻性科技成果;设置“产业会客厅”,企业可与买家和科研机构等在此进行一对一的商务洽谈和产学研对接;组织举行多场高规格论坛和会议,“大咖”们“鹏城论道”,交流探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一系列精心设置和创新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第一展”的担当与魄力,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能源、工业等领域友好交流,为共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交会里的“大国重器”如何展现大湾区的硬核科创实力?首创数字人直播形式,如何打造“数字人+科创人才”的解说形式?从万米高空到深海大洋,科技如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当汽车不在路上跑,当AI给汽车装上“火眼金睛”,会是什么样的情形?这些提前预告的亮点,让我们对创新充满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创新成就了高交会,高交会也成就了创新。

  25年来,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与高交会这个“中国科技第一展”交相辉映。一家家科创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科技创新”之路,借助高交会平台,把“中国智造”推向全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

  2016年首次参加高交会时,这家创办仅1年、专注全景影像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的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有160名员工,1款产品。去年,高交会首次设置“专精特新”企业展,汇聚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拳头产品,影石已是其中一员,深度展示了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成果。

  2023年,影石已经拥有近20款产品,在全球全景相机领域市占率达50%,为全国两会、春晚、航天航空、2022北京冬奥会等活动的直播报道提供支撑。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告诉总台记者,“创新的理念,让他们换一个视角和方式看世界,从‘痛点’挖掘新的增长点,找到前进的方式。”

  走出“高交”看“高科”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深圳等经济特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在深圳,创新早已植入基因。高交会,搭建起企业交流的“会客厅”,遇见未来合伙人。

  本届高交会,共有阿根廷、希腊、匈牙利、伊朗、巴基斯坦、葡萄牙、俄罗斯、塞尔维亚、新加坡、阿联酋等38个国家确定参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创新领域互联互通的新契机,正在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交会,以创新为源点,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交流的“C”位。高交会所在地深圳,正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发力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1年,深圳零一学院在深圳坪山创办,“零一”二字,意指从0到1的创新,彰显着办学初衷,致力于长周期、深度培养顶尖创新人才。

  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9%,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7.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0%。放眼广东,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6.9万家,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二。

  改革创新是广东的标志性名片,是这片土地的根与魂。尊重创新,更是广东的鲜明特质。在深圳,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之一,向全国推广。其中,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两项考核蝉联全国第一。就在上个月,广州、深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获得授牌,入列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圳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使命,在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深圳,这是一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科技创新,一直是深圳的发展密码,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澎湃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的广东,正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正奋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相约高交,读懂中国,看见未来!

  (总台记者 郑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