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2:52:17 来源: sp20241123
日前,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举办。会议期间,来自7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800余名嘉宾,围绕“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主题,深入探讨世界数字教育变革与合作。随着一个个相关平台的搭建,数字教育中外国际合作进一步走向纵深。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顺应数字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推进教育变革和创新,对于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应当如何用好数字技术,赋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加快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本版推出专家访谈与典型案例,呈现相关思考与实践。
访谈嘉宾:
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郭绍青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夏立新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 高文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马丽华
夯实基点 赋予基础教育发展新动能
记者: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并持续以数字技术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而言,数字化的影响与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绍青:一是推动核心素养教育。当前,数字经济正在重构世界格局,传统流程化、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岗位正面临被逐步取代的趋势。因此,培养具有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的人才迫在眉睫,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焦点。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为了推动核心素养教育,亟须构建符合数字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形态。
二是打造多类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迭代,数字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愈发丰富,当前已形成了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工具类数字教育资源、虚拟交互数字教育资源、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等多类形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出发点,正从初期的“为了教师”,逐步转向“为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也从低技术含量的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聚合、共享服务,转向高技术含量的体验性、交互性、沉浸性、探究性教学系统化服务。未来,我们要把教材数字化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育资源的融合。
三是创造虚实融合的教学新空间。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发展,物理教学空间与数字教学空间无缝衔接、虚实融合,出现了多种新型教学空间,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一类是虚实融合的合作教学空间,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室“排排坐”的布局,推动传统集体授课教学向规模个性化教学发展,在数字终端的配置上也便于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支撑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类是虚实融合的交互教学空间,通过把数字教育资源与智能终端相连接,将数字学习空间嵌入物理学习空间,实现虚实交互,提升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沉浸性、探究性。第三类是虚实融合的智能教学空间,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学伴、智能导师,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空间,实现人类教师与智能教师协同教学。
四是创新教学关系与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学生、教学为核心。如今,得益于数字技术发展,智能教师、智能学伴、虚实融合教学环境与人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共同成为数字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多种新型教学关系,如智能教师与学生的二要素关系,智能教师、人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虚实融合教学环境的五要素关系等应运而生,引发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是开创教育评价新范式。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数据采集终端的应用,让数据采集的范围从学校课堂走向社区、家庭、场馆,实现了学生多场域活动数据的非介入、伴随式采集存储,有助于采集表征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协作行为、抽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的数据。大样本、长周期、多模态教学数据队列的建设,为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实现增值性评价奠定了数据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学生素养模型的构建,使学生评价标准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走向以核心素养为主,通过智能化分析处理多模态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多维度追踪和长周期动态分析,形成学生数字画像,表征学生发展状态,刻画学生成长轨迹,挖掘学生成长规律,使人机互动评价成为现实。
高扬龙头 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新风向
记者: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数字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将重塑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未来,我们应如何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夏立新:我国全面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教育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在以下四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在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真招。近年来,我国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持续发力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教育专网建设成效显著,5G、IPv6等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落地应用,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有序推进、迭代升级。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教育新型基建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数字化底座建设有差距等突出问题,大部分高校的智能化教学设施条件依然较落后。我们要持续拓展泛在智能学习新空间,夯实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网络设施升级,实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将通用大模型集成到现有教育平台或系统中。要持续开展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考场等建设,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要持续研制和部署“智慧教室—云端一体化智能教学平台”立体智能教学场,构建“资源—数据—服务”无缝衔接的开放互联智能学习空间,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多模式教学,实现“物理、资源、社交”三空间深度融合。
二是在增强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上求突破。数据是驱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和全方位赋能教育升级的核心引擎。当前,教育领域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师生数据采集渠道分散,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管理受到限制,导致决策和资源的配置不够灵活和高效,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均衡。我们要着力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校治理体系,以数据治理为突破口,以数据中台为着力点,充分激活教育数据的潜能,充分释放教育数据的价值,充分保障教育数据的安全,深化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改造、质量管理、安全评估等全周期治理,切实增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生产力、解释力、诊断力、预测力、决策力和管控力。
三是在扩大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上见实效。要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国际化,以教育国际化助推教育数字化,持续深化高等数字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数字时代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立足时代,扎根中国,深刻认识高等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特殊意义。持续加强高等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构建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扩大数字教育产品对外输出,构筑自立自强的高等数字教育创新体系,努力成为国际数字教育的参与者、引领者、示范者。要坚持面向未来、融通中外,强化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能力建设、数字学分及学位学历互认等领域国际合作,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举办国际高等数字教育论坛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激发创新灵感,共商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共享优秀教育教学实践成果,共建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全球共商、共享、共建,打造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体。
四是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上做文章。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注重评估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健全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数字变革,提升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创新与应用能力等,以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教师能力提升,以人才和场景反哺技术创新,构建数字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的智慧育人新模式。
坚定目标 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展望未来,数字化将如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速升级?
高文兵:进入数字时代,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都需要重新审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描画了新的发展图景。
一是建设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促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其中全要素涉及终身学习的各个要素,全业务涉及终身学习在治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或环节,全领域涵盖与终身学习相关的各类学习领域的终身学习,全流程则强调的是人终身成长的全过程。为此,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纵横贯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适合自己的终身学习,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二是实现普惠公平的终身学习愿景。教育数字化的推进,首要问题是要使所有群体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学习权利得到保障,不断趋近“优质、公平、均衡”的终身学习愿景,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2021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我们的共同议程》及202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重塑全球教育互联互通宣言》等重要报告都要求,各国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确保将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和一项公共产品来提供,以持续满足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诉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则提出,要以“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念。
三是推动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推动终身学习理念、范式、内容、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变革,其核心是实现数字技术与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探索数字场景学习、虚实融合全场景学习、人机协同学习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感受,使终身学习更加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推动终身学习新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马丽华:展望未来,我们憧憬共同建设一个全球数字学习资源的生态系统。这一愿景突破地域和文化障碍,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为各国追求更高层次、更开放的学习型社会提供可能。近年来,我国汇聚合力,将数字教育打造成“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新亮点,推动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开源开放、共建共享。通过整合领先技术、教育资源和创新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和普惠。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目标是通过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全球教育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全球通用的数字化学习标准,共享先进技术和平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合作,打破单一文化对教育内容的主导,汇聚更多元化、开放化的学习资源。(记者 唐芊尔 通讯员 王夏雯)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