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2:43:46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许昌2月4日电 题:鱼鹰冬捕忙:百年技艺 渔家傲唱
作者 王宇 张甜甜
春节将至,在河南省襄城县丁营乡沙河与汝河交汇处,“鹰把式”崔汉和他的鱼鹰(又称鸬鹚)正演绎着古老而独特的捕鱼技艺。
襄城隶属有着“汉魏故都”之城的许昌,这里水资源丰富,鱼鹰捕鱼已有数百年历史,直至20世纪90年代,每年霜降过后当地仍有不少渔民选择外出捕鱼,足迹遍布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等地,持续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才返乡。
“鹰把式”崔汉挑着鱼鹰准备下水。 闫开健 摄2022年,鱼鹰捕鱼技艺被列入襄城县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传承人之一的崔汉,10多岁就开始跟随父辈学习鱼鹰捕鱼技艺,至今已近60年。
一大早,崔汉和其他三位“鹰把式”就来到河边,他们先将绳子绑在鱼鹰颈部。“绳子不能系太紧,也不能系太松,太紧鱼鹰会窒息,太松鱼鹰就会把抓到的鱼吃掉。”现年71岁的崔汉说。
准备工作完成后,四人驾驶扁舟,缓缓行至河中央,然后将鱼鹰赶入河中,并以竹竿击水,引导鱼鹰捕鱼。
“呃呃呃、呜呜呜……”伴随崔汉的声令,鱼鹰先舞动几下黑色翅膀,一头扎进水中,顿时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不多时,有鱼鹰开始衔着鱼出水后仰头将鱼贮藏在喉囊中。
“鸬鹚的视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嘴像钩子一样,咬住猎物就很难脱身。”说话间,崔汉等人伸出竹竿,挑鱼鹰上船,迅速抓其喉囊,轻轻一捏,囊内的鱼便被挤出。
图为“鹰把式”在捕鱼。 闫开健 摄鱼鹰捕鱼考验的是人和鱼鹰的默契度。在崔汉看来,养鱼鹰是个精细活,首先要通过触摸来判断鱼鹰心脏的大小,心脏大水下承压能力就强,也能捕获大鱼。此外,“鹰把式”也要掌握高超的控船技巧,以及对活动水系的准确判断。
“鱼鹰也是有感情的,你对它们好了,它们才会跟你亲。”崔汉说,由于鱼鹰的毛比较厚,夏天要想办法给它们降温。此外,平时不能喂太饱,吃撑了不干活,但又不能让它们挨饿,每天需要喂鱼,也可以喂点鸡蛋和豆腐。
崔汉家族有五代人从事鱼鹰捕鱼,但他仍担心这一百年技艺的传承。“我小时候,村中会这一技艺的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很少了。”崔汉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年轻人更加追求现代生活方式,愿意学习鱼鹰捕鱼的不多了。
崔汉把希望放在了儿子和徒弟身上,同时也希望通过官方渠道推动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对崔汉而言,保护和传承鱼鹰捕鱼技艺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图为“鹰把式”在捕鱼。 闫开健 摄四位“鹰把式”中,李延涛是崔汉的徒弟,来自隔壁县,每次学习鱼鹰捕鱼都要往返数十公里。
李延涛表示,这是中原地区即将消失的农耕文化,小时候经常看鱼鹰捕鱼,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他希望当地在深挖旅游资源时,能将鱼鹰捕鱼作为一项表演项目,让游客也能领略到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捕鱼结束,已近中午,阳光渐暖,波光粼粼。“鹰把式”们坐于小舟之中,游弋于碧水之上,鱼鹰抖落身上的水珠,如同打了胜仗的英雄,昂首挺胸,骄傲地立于船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