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04:14 来源: sp20241206
【新春走基层】
“再拿20个菜筐来!大伙儿加把劲,送菜进城就要赶个新鲜!”新春时节,春寒料峭,水雾弥漫。天刚亮,蔬菜种植大户林世平就忙碌起来,在生态蔬菜基地“调度”务工村民采收芹菜。
位于涪江两岸的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弯桥村,是一个现代化生态蔬菜基地,35个蔬菜温室大棚“列阵”江边,在晨雾中蔚为壮观。记者随同弯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兆福依江而行,一路所见都是村民忙碌采收的景象。
“今年收成咋样?”陈兆福钻进溢满芹菜清香的大棚问,“一个大棚十亩田,一年四季都生钱。今年50万元没问题。”林世平快人快语。一旁正将蔬菜装筐的村民莫琼也笑着搭话:“谢谢陈书记介绍我到这里来打工,现在我们不出村都能挣到钱啰!”
“这些年,村里的产业大多布局在江边,村民‘靠水吃水’兴产业,腰包越来越鼓了。”陈兆福说,弯桥村现有2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只要肯出力,不愁没钱挣”。
沿江前行,记者很快来到刚建成半年的鱼菜共生项目基地。透明敞亮的基地大棚,一侧鱼儿游弋,另一侧绿意盎然。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边鱼儿逍遥游,那边蔬菜绿油油。”站在直径达8米的智能养鱼池前,基地负责人用“打油诗”介绍这种新式养鱼法:智能设备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提供给蔬菜作为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
临近中午,大雾散去。沿江返回弯桥村村委会,陈兆福给记者算起了村里的收入账:“村里新增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的鱼菜共生项目后,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户均年增收3500元,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收成。”
回想3年前,弯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5万元。如今,村里的产业壮大起来了,有南美白对虾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蜂糖李种植等一批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0多倍。
“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更鼓、村里的家底更厚、百姓的日子更甜。”陈兆福信心满怀地说。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