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09:09:47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社 南京10月14日电(记者 杨颜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4日在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永恒的证言”人机交互系统上线暨“慰安妇”主题雕像揭幕仪式。
10月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永恒的证言”人机交互系统上线暨“慰安妇”主题雕像力量之柱揭幕仪式。 中新社 记者 泱波 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彭竹英老人的口述证言,经过技术人员五年的努力,成功通过人机交互三维立体问答模式展现。自此,参观者可以经由“永恒的证言”人机交互系统,与彭竹英老人“面对面”,通过对话重新唤醒历史真相。
“愿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战争。”彭竹英于1929年7月出生,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也是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者。仪式当天,彭竹英通过视频讲述了自己的惨痛经历,表达对和平的祈愿。
10月14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获赠“慰安妇”主题雕像。 中新社 记者 泱波 摄参与“永恒的证言”项目的美国“慰安妇”正义联盟联合主席郭丽莲告诉记者,日军“慰安妇”制度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因受害幸存者的勇敢揭露而逐渐浮出水面。
“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仅在日本被尘封,在美国和部分亚洲国家的教科书中也长期缺位。通过科技手段,彭奶奶的证言可以永远地保存下来,用亲身经历告诉更多后辈这段惨痛历史。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传承历史真相。”郭丽莲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挖掘和记录历史真相是为了不重蹈历史覆辙。“永恒的证言”项目通过科技手段让观众对“慰安妇”制度的加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慰安妇”雕像国际声援行动正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
雕像由中国、韩国、菲律宾三位少女像以及一座“慰安妇”老人像组成。 中新社 记者 泱波 摄当天,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获赠“慰安妇”主题雕像。该雕像由中国、韩国、菲律宾三位少女像以及一座“慰安妇”老人像组成,名为“‘慰安妇’力量之柱”。其原型来自2017年9月22日设立于美国旧金山圣玛丽广场上的“慰安妇”主题雕像,以1:3的比例复刻而成。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认为,新赠雕像再一次确立和固化了历史史实,呼吁全世界的人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同时有力呼应“慰安妇”雕像国际声援行动。(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