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钱塘来——浙江三个“一号工程”元年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30 11:17:55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杭州12月30日电 题:风从钱塘来——浙江三个“一号工程”元年观察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郭其钰

浙江宁波舟山港。郭其钰 摄

  一个经济大省的高质量发展密码,往往能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里感受奥妙。

  行走在浙江,不时可见智能无人车穿梭运送快递;企业群众办事无需各处奔波,动动手指就能享受“无感”服务;无数个普通人走出国门“闯天下”……创新活力、改革新风、开放发展,已浸润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今年初,浙江提出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构建三个“一号工程”突破带动的战略格局。一年将至,浙江交出怎样的答卷?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郭其钰 摄

  数字经济向“新”而兴

  如何把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胜势?关键在于将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从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数字浙江”建设部署,到2017年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再到2023年强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浙江,数字经济一以贯之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持续释放强劲动能?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频频出现的新词汇——新质生产力,为浙江解题埋下了伏笔。

  在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杭州高新区(滨江),正演绎着亿万算力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故事。

  不久前,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通过给予入驻企业算力补贴,帮助落地项目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算力资源。这一举措了吸引了不少科创企业入驻。

  “考虑到业务长期发展,在开发模型或者场景应用中,我们不得不考虑算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安全可靠性,因此我们更愿意拥抱自主创新的算力。”入驻企业杭州谦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金鹏满怀期待。

  政府筑巢引凤,企业积极奔赴。杭州高新区计划在未来5年形成AIGC完整产业链,集聚100家以上AIGC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带动形成数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依托新科技,落脚新产业。在浙江数字经济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力军”作用极为关键。

  位于浙江海宁的晶科能源光伏生产基地内,平均每天下线超过16万片光伏组件。工厂组件负责人刘志刚介绍,“目前产线处于满产状态,订单已经排至明年上半年,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海外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61%。”

  多年来,深耕科技创新的晶科能源有着引以为傲的成绩:引领光伏行业N型技术25次刷新世界纪录,全球平均每8块已安装的太阳能组件中至少有一块来自该企业……数据背后,是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独步全球的影响力。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看来,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更加聚焦才能明确目标,对浙江来说,就是要锚定主攻方向即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眼数字经济新赛道,今年浙江正从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数字消费创新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强基、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生态活力激发八大领域发力,为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大引擎。

浙江某地治理中心。郭其钰 摄

  营商环境向“亲”而行

  今年8月,浙江省长王浩向该省第1000万户市场经营主体颁发营业执照,浙江经济发展和市场活力实现新突破。

  从1980年温州姑娘章华妹拿到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以来,吃“改革饭”成长起来的浙江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向发力,从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

  作为先行者,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无人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也进入新赛道的角逐。今年4月,浙江用一场高规格大会亮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硬招”,针对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优化提升出台系列举措。

  其中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这一改革带来了政务服务理念深层次改变——从过去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变成了市场经营主体“要什么给什么”。

  浙江中环赛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对此颇有感触。企业想方设法新建厂房扩大产能时,却面临工业用地供应非常紧张的困境。当地政府了解企业困难后,按照优先保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政策,向该企业供应了土地。

  “生产用地解决后政府又想到了我们前面,行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开通绿色通道,我们也提前6个月开始动工。”浙江中环赛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岑挺超表示。

  企业超前感受到政府的服务,离不开浙江依托强大数字化手段进行的“无感监测”。

  这是一种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价改革:以市场主体和基层“无感”的方式,全量、真实、在线归集并监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与政府交互的数据,“以评促改”回应市场主体诉求。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通过监测市场主体业务办理手续、时间等数据,形成“监测预警、地方响应整改、案例入库、借鉴推广”的工作闭环,实现营商环境评价方法、数据归集模式和治理机制的重塑。

  不论是有感服务还是无感监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本质上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用政府放权让利的“失”和“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得”和“爽”。

  这一年,从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高频事项“全省通办”,到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再到实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浙江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放开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束缚,让企业“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义新欧”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西站。王刚 摄

  地瓜经济向“广”而欣

  提及浙江的年度热词,“地瓜经济”必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汲取更多阳光、雨露和养分,支撑根基部的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对于资源小省浙江来说,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

  今年11月21日,满载110标箱商品百货、圣诞用品、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口岸启程,前往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马德里。这是义乌2023年开行的第1496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纪念号班列。

  十年来,这支奔忙的“钢铁驼队”驰骋于欧亚大陆,先后开通19条运行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百余个。

  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也培育了更多新丝路上的新“地瓜”。

  今年,诺力智能装备马来西亚第二工厂建成投产,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内正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电动高空作业平台。该公司董事陈黎升说,这不仅给马来西亚当地带去近200个就业岗位,也将为浙江长兴的母公司诺力集团每年增加1亿元左右的产值。

  201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诺力集团率先在马来西亚设立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19年又在越南投资建厂,今年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敢想敢拼的浙江人从来都有“闯天下”的基因。不论是吉利汽车“蛇吞象”收购沃尔沃,还是华立集团出海打造“工业唐人街”,这种跳出一地一时、开放式发展形态,正是指引浙商冲破瓶颈、在危机中育新机的地瓜经济。

  树高千尺,根在中国。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表示,境外产业园区入驻的200多家中国企业没有一家“举家外迁”,没有一家因为建了海外工厂而关停国内工厂。

  一组数据印证“地瓜”长势喜人,2022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达4.68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对外实际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如今,“地瓜经济”引领浙江从“贸”行天下向“产”行天下、“智”行天下跃迁。这一东部大省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中,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惟创新者强,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赢。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浙江的“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