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7:01:34 来源: sp20241221
王伶俐操作无人机为冬小麦进行植保。
王伶俐通过手机APP查看冬小麦长势。 以上图片均为刘瑞摄(人民视觉)
“气温14摄氏度,近2个小时内不会降雨。”一大早,打开手机,点击“MAP智农”APP,王伶俐确认好天气信息,带上无人机出门了。
王伶俐是四川成都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微风拂过麦田,泛起涟漪。“眼下最紧要的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王伶俐操控手柄,无人机缓缓升空,气流在田间冲出“草窝子”,药雾均匀地洒下来。
春天的成都平原,天气常常“变脸”。“遇上突然降雨,药物还没吸收就被冲走了,不仅浪费,还伤害土壤。”通过APP,王伶俐能精准获取附近区域2个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实现了“知天而作”。
“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趁着休息,她向记者介绍起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好处:通过遥感技术,手机上能看到土地冠层含水量、作物长势,田间管理有了“诊断书”;农艺师线上答疑、线下帮扶,“智囊团”如影随形;APP联通供销平台,买农资、卖产品省去了中间环节,开源又节流。
这边忙完,王伶俐马不停蹄赶往天府粮仓智慧育秧中心:“4月初,水稻育秧就开始了。5月,小麦收割。接着打田、施肥、插秧,日程满满当当。”
这家育秧中心由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营,分为播种流水线、营养土制作存储区、暗化催芽室等6个区域,部分育秧设备已经开始调试。“中心的控制系统与手机联通,育秧数据随时可查。”王伶俐说,相比传统人工方式,智能育秧的成苗率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
田里的变化,“老把式”怎么看?
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是成都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村里要发展,得靠年轻人”,他鼓励女儿回乡创业。2015年大学毕业后,王伶俐加入合作社。
一开始,习惯了传统生产方式,王志全走不出“舒适区”。女儿想买插秧机代替人工,父亲强烈反对。俩人较着劲,分田“比试”了一场。机械耕种更胜一筹,王志全勉强服输。
如今,王志全时常看看女儿的手机:插秧机上搭载了北斗系统,插秧轨迹、疏密度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回想当年的执拗,他红了脸:“得相信年轻人。”
现在,崇州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达90%。新苗正萌发,新技术在“播撒”,田间地头,春意盎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