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大观”以艺通心 共叙中越情谊

发布时间:2024-12-05 15:21:12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昆明9月23日电 (记者 缪超)23日,民歌大观第26期花好月圆·中越中秋文化交流分享会在中国新闻网播出,向全球网友再次呈现不久前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暨“花好月圆”中越跨国中秋晚会的精彩文艺演出,以月为媒、以艺通心,共叙中越情谊。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一轮明月,在中越文化里都蕴含着团圆与丰收的美好寓意,两国人民都有欢度中秋佳节的文化习俗。

民歌大观第26期花好月圆·中越中秋文化交流分享会。主办方 供图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本期民歌大观由开场舞《美美与共》拉开帷幕,舞者身着中越两国民族服饰,以灵动热情的舞姿,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展现世界和谐共融之美。

  导演、云南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钱学涛说,中越两国文化相近,使得两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始终保持热络的交流互动,情感纽带延续至今。“这是一次中越文化的精彩交融,贯通传统与现代。”

  例如节目器乐演奏《双弦映月·春江花月夜》,就是中国古筝与越南独弦琴的碰撞融合。这两种乐器均是平放坐式奏姿,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抒发情怀,但与古筝多弦不同,独弦琴只有一根弦。异曲同工的两种乐器共奏映月之深邃与春江之绮丽,展现两国文化交融的创新之美。

  再如歌曲串烧《“但愿人长久”“彩云追月”“金风玉露”》中,中越舞者身着中式旗袍与越南奥黛翩然起舞。含蓄隽永的旗袍与垂荡飘逸的奥黛共同勾勒出东方女性之美。

  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世居26个民族,是名副其实的“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而越南则有京族、岱依族、芒族、侬族等54个民族。两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图为民歌大观第26期花好月圆·中越中秋文化交流分享会精彩瞬间。主办方 供图

  本期民歌大观充分展现这一特点。如傣族孔雀舞《花·羽》,舞者模仿孔雀美丽与高贵的姿态,传递傣族人民的热情与对自然的崇敬;佤族舞蹈《稻谷飘香》,随着舞者甩动长发,手持舂碓,展现佤族人民对丰收、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越南艺术家和表演团体献上精彩演出。歌曲《花·语》旋律悠扬,吟唱出浓郁的越南民族风情与文化韵味;舞蹈《花·浴》《月夕花朝》以舞姿传达越南国花莲花纯洁、高雅的寓意,传递对生命、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分享会在中越友谊之歌《越南-中国》中结束。

  据悉,每期民歌大观通过 中新网 的客户端、网站、微博、视频号、Facebook、快手、知乎、抖音等多个国内外平台账号同步播出,并得到泰国头条新闻、泰国《星暹日报》、缅甸《金凤凰》报社、缅甸胞波网、老挝资讯网、柬埔寨《东华日报》、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马来西亚《亚洲时报》、菲律宾《商报》、日本《中文导报》、尼泊尔《贾纳阿斯塔周报》、印度《喜马拉雅新闻纪事》杂志、M Time缅甸微视频制作发布中心等海外媒体的支持。

  “民歌大观”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主办,旨在通过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国文化交流推广的优质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自2022年推出至今,全网播放量已逾4.1亿次。(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