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集采再开标 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5-01-11 02:26:03 来源: sp20250111

  近期,国家医保局组织全国各省份开展人工关节集采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5月21日在天津开标。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消息,与首轮集采结果相比,本次接续采购中选价格稳中有降,平均下降6%左右,实现了稳定集采成果、确保群众长期受益的目标。例如,根据公示结果,中选的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申报价最低的企业是经纬医疗器材制造(深圳)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内企业,其申报价为7587元。该类人工关节的其他中选企业报价大多集中在7900元左右。

  2021年9月,人工关节高值医用耗材首次纳入国家集采范围,人工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降至约7000元,人工膝关节的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余元。集采结果落地实施两年来,超50万名患者受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林剑浩表示,集采之后,患者的费用降了下来,对于医生来说,做手术用的人工关节集中在了中选的几款产品上,“经验也变得丰富了,对医生来说也是个提高的过程。”

  人工关节首轮集采中选产品的协议期为两年,为了保障患者的临床需求,接续采购的协议期调整为3年。5月21日,记者在天津现场参与了接续采购的开标工作,通过现场分析观察和专家采访,发现此次接续采购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膝关节采购量增加,切合患者需求

  本次接续采购共有6000多家医院参加,填报需求量58万套,比首轮集采略有增加,其中髋关节28.6万套,膝关节29.4万套。与首轮集采相比,髋关节下降了3.9万套,而膝关节增加了4.6万套。

  林剑浩对此分析说,髋关节置换的主要病因是股骨头坏死、外伤和先天性发育不良,这些疾病患病率远低于膝骨关节炎,后者与年龄的关系也更大,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就是将关节表面破损或病变的部分切除,再将同样厚度的人工关节假体固定在切除处的表面,以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林剑浩举例说,“有些国家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的临床使用比例可以达到1:9,我们肯定会朝这样的方向发展,这和疾病谱的变化相关联。”

  亮点二:国产品牌的重大机遇

  人工关节的首轮集采过后,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量逐步增加。林剑浩说,随着国产品牌品质的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产人工关节的使用量在增加,进口的使用量在减少,总体来说,目前进口产品的占比更高。

  据了解,此次接续采购,国产品牌的报量约为41万个,占比约七成,比首轮集采上涨了约两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姚宇对此分析说,人工关节的集采是国产品牌的重大机遇。

  在没有集采之前,施乐辉、强生、捷迈等进口品牌的人工关节市场占有量较大。集采之后,人工关节价格大幅下降,患者的可及性增强,市场规模扩大,国产品牌迅速抢占了部分市场。

  姚宇曾多次到基层医疗机构调研,一些风湿病患者比较多的地方,“让这里的老百姓拿出十几万给两条腿手术,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降价到几万块钱,有不少患者就选择了做手术。”国产品牌的人工关节满足了这些基层患者的需求。

  亮点三:中选产品的价差缩小至1.1倍

  本次接续采购共有54家企业的167个产品中选,中选产品的价差平均从首轮集采的2.8倍缩小至1.1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企业供应更有保障。

  此次中选产品价差缩小是规则引导的结果。以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为例,除了设置了最高有效申报价外,还设置了“复活价”7987元。未中选的产品如果价格没超过“复活价”,还有复活资格。姚宇表示,通过设置这两个价格,可以让企业更加理性地投标。

  首次集采时,作为受邀专家,姚宇也在现场,当时企业报价的价差让他印象深刻,“我们当时确实不清楚企业愿意拿出多大的诚意来配合集采工作,所以企业是自由报价。”

  首轮集采落地两年之后,“我们基本上已经找到了人工关节的价格发现机制,对于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是市场能接受的,也是医生、患者相对能够承受的,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相对平衡的范围。”姚宇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