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祝循藏乡特色打造精致人居环境 青年返乡忙增收有盼头

发布时间:2024-12-21 17:59:00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兰州3月15日电 (杨娜)“我儿子比我小时候幸福,那会儿满村子都是泥泞的土路,出来玩还担心被狗咬。”连日来气温升高,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张晓荣,带着三岁多的儿子在村民广场玩耍。修建一新的广场上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老人坐在角落里下棋闲聊,享受春光。

3月初,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下棋休闲。杨娜 摄

  3月的炭窑沟村,蓝天白云下的水泥路宽敞畅通,房屋外墙整齐划一,村民广场上,老人小孩惬意悠闲,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28岁的张晓荣回忆自己的孩童时光说,人和牛羊住在一个院子里,前屋住人,后面的空地养羊养牛是常态,牲畜粪便的气味充斥着他的整个童年。村民没有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和伙伴们在外玩耍,手边要放防身的木棍,防止被野狗偷袭。

  汉、藏、土、回、蒙古等8个民族聚居的炭窑沟村,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47.9%,世代放牧的村落,曾经人畜混住、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极其严重。又因村道皆为土路,下雨下雪后交通不便,妨碍村民出行。

图为炭窑沟村村民广场。杨娜 摄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天祝县统筹资源要素,汇聚各方力量,努力走精品化、特色化乡村建设之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该县投资5.39亿元,在总结以往乡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5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惠及18个乡镇9765户民众。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中,该县坚持“政府打基础、群众靓庭院”,统筹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在精致、精细上下足功夫,充分遵循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土色土香”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截至2023年6月,5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拆除危旧房屋885间、残垣断壁2.36万平方米、闲置畜棚274座、旱厕114座,清理垃圾1.25万吨、平整场地7.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和美乡村建设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完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将显著改善。

  抓喜秀龙镇人大主席魏青林近日接受采访表示,改善炭窑沟村的人居环境,首先要从人畜分离做起,在充分尊重藏族牧民生活习惯、遵循藏乡特色的前提下,拆除废旧棚圈250余座、残垣断壁2400米,清理房前屋后垃圾620余吨。

  魏青林说,对藏族牧民而言,改变几代人坚持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是当老人们看到村里硬化一新的巷道、修建气派的广场、干净整洁的屋舍,他们也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更舒适,会慢慢接受改变。”

图为炭窑沟村宽阔平坦的村道。杨娜 摄

  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炭窑沟村探索实践“一条主线”强队伍、“一个目标”育产业、“一套办法”建新村、“一本存折”储道德、“一碗烩菜”办丧事、“一张网格”抓治理“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激发了当地村民自治活力和内驱动力,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稳。

  在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础上,炭窑沟村围绕“一个目标”育产业,按照“牧区繁育、农区养育、农牧互补”模式,实现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在发展农业方面,该村坚持“向山旱地要效益”的发展思路,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

  据了解,2023年高原夏菜种植面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能达到6000多亩。同时,依托蓝天碧水、天然牧场、草原风光、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炭窑沟村大力打造南泥沟——炭窑沟乡村旅游小环线,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谁不想离家近呢,现在在家跟前也能挣钱,自然愿意回来。”看着儿时的同伴,逐渐从外出打工的城市返回家乡,张晓荣很开心。曾经的脏乱差一去不返,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也让村民的增收“盼头十足”。(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