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46:30 来源: sp20241228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密织着14亿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网,分级诊疗、慢病管理、健康促进、医学创新、组建医联体、改善医疗服务、设置国家医学中心、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新药好药上市、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
这十余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这十余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8.8%提至29.7%,“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
这十余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3.5岁提至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健康是幸福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隆重召开,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自源头维护人民健康,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被确定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随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扶贫是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帮助重点帮扶医院与对口帮扶县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组织国家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累计派出170支国家医疗队、超过1000名医务人员。
发展从未止步。
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高到79岁,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加速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的基本健康需求,但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存在。
“难”要怎么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个病通过肺功能检查就能诊断出来,但等患者出现憋喘等症状时,疾病往往已到了中晚期。对慢阻肺的检测,主要是用肺功能仪做肺功能测量。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仪器,在基层医院配备却严重不足。2020年,国家拨出专项经费,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有效提升了慢阻肺的防控与诊疗。
这只是我国破解看病难的一个缩影。十余年来,我国分级诊疗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已超过90%。
“贵”要怎么破?
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十余年来,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的田烁在北京工作,8年前,母亲患乳腺癌到北京治疗。田烁说:“以前在北京看病,必须回老家的社保中心报销,不仅人多且流程烦琐。票据单子一大堆,都要保存好。还有很多特殊药品必须提前在当地备案,否则不予报销。现在异地就医可直接在当地医院的窗口结算,太方便了。不仅如此,以前需要攒一堆,集中回老家报一次,现在随时可以报,钱能及时拿回来,对于有重病患者的家庭来说,经济负担也减轻不少。”
医药方面的改革也扎实推进——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从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到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障网;从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到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品审评审批……一项项成就,勾勒出我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图景。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健康根基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一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务人员队伍。
青海省泽库县人民医院外科专家马文义,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地草原,数十年守护着牧民的健康,被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原好曼巴(医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国家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负责人赵扬玉,只要接到求救电话,必会第一时间安排救治,她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畅通;
时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的邱玲,主动报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带领团队填补三项空白:推动建立西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通过西藏自治区首家“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验收,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实验室。
…………
医者仁心,或是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或是处方笺上的精研极虑,或是随时奔赴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忠诚地护佑着亿万人民的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全球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数据,给出新时代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异答卷:
——卫生健康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国卫生人员总量年均增长5%。
——卫生健康人才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卫生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30.6%提高到42.1%。
——卫生健康人才结构分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医护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东、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比由1∶0.94提高到1∶1.01。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定能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多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书写更多新篇章!
(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金振娅 王美莹 李春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