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风云莽荡 领潮涌汤汤——回眸世界的2023年

发布时间:2024-12-27 21:11:37 来源: sp20241227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世界的2023年,风一更,雪一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格局却在加速震荡,地区冲突多点爆发,人道危机持续恶化,粮食、能源、灾害、生态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陡起壁立,交错叠加。分裂、对立、迷茫、徘徊、焦虑的表征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心态普遍,变乱交织的世界面临新的抉择。

然而,在这一年的惊涛拍岸中,关于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思考,前所未有地迫切且炙热。从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到杭州、北京、上海,再到旧金山,集思广益,察纳雅言,共识的曙光照亮发展、安全、文明道路,推动大国关系的转机,推动全球南方的觉醒,推动全球治理的改善。

揆时度势,动静等观。“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就如何应对风起云涌的变化,指出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和支持。

沉疴新疾 地缘安全状况频繁出现

2023年,全球多处“火药桶”被引爆,冲突此起彼伏,对立气氛弥漫。制裁、霸权、干涉、双标随处可见,弱肉强食、零和游戏、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旧秩序投下阴影。旧怨新仇难解难分,多重危机糅合升级。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地区冲突和地方冲突多达183处,创近三十年之最,“全球动荡,和平艰难”。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

各方在疲态中“耗”入第二个年头。冲突双方拉锯消耗,欧洲耗资金、耗决策、耗民意。只有美国在坐收渔利,美政府不断游说国会军援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其他北约国家深陷“家法帮规”、愁苦盘算得失;乌克兰在耗竭中反复催讨西方援助,不断观望美国政坛政治极化升级;俄罗斯则逐渐适应战事常态,摆出耐力战的架势。其间,瓦格纳事件给俄乌冲突增添了更多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据联合国统计,俄乌冲突升级21个月以来,平民死伤已经过万。但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拉线木偶的游戏,只要仍有利可图,就会继续收割悲剧的票房。俄乌冲突拖延化趋势依然明显。

11月25日,乌克兰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在基辅市一栋遭空袭的居民楼实施清理和救助工作。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11月25日,乌克兰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在基辅市一栋遭空袭的居民楼实施清理和救助工作。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这一年,巴以问题突发强震。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9月30日扬言,美国让“中东比过去20年更平静”。仅7天后,新一轮巴以冲突地火喷发。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伤亡惨重,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地带上万个目标实施打击,造成超过2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万余人受伤,人道主义危机深重。这轮冲突重击中东地缘政治,宣告美国中东政策的彻底失败。围绕巴以、俄乌两场冲突,美国指责俄罗斯、偏袒以色列的说辞自相矛盾,力援乌克兰、冷视巴勒斯坦的态度对比鲜明。安理会决议草案数次流产,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政策一览无遗。黎巴嫩、伊朗、叙利亚等地反弹情绪加速催化,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针对涉以目标直接展开行动。巴以冲突扩大化、复杂化的险情浪高风急。

11月19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人们领取救济食物。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11月19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人们领取救济食物。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这一年,多重危机烽烟四起。

全球范围内,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内战尚未平息,苏丹内部又爆发激烈战斗,迄今已持续数月,已导致上万人死亡,700多万人流离失所。在亚欧,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围绕纳卡地区归属陈兵对峙;在拉美,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就埃塞奎博地区争端紧张戒备;在朝鲜半岛,美国战略核潜艇抵达韩国,美韩扩大联合军演规模,朝鲜开展首颗军事侦察卫星发射活动,半岛局势升温;在东南亚,缅北地方武装冲突持续数月;非洲的“政变流行病”蔓延,尼日尔、加蓬先后发生政变,几内亚比绍发生未遂政变。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度表示要出兵干预尼日尔局势,招致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强烈反弹,地区局势紧张。

屋漏逢雨 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2023年,地缘政治、大国竞争、地区冲突、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越发明显,去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能源政治化、粮荒饥荒等因素对增长形成多重牵制,贸易碎片化、供应链分散化等趋势突出。全球经济亟待整体优化和辨证论治。

这一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估,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2.9%。美联储自去年以来连续加息,强推美元回流,再次“收割”世界,但也造成硅谷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倒闭,既反映无节制量化宽松积聚风险的前因,又暴露疯狂加息引爆风险的后果。受累于日元贬值和长期慢增长效应,日本被国际机构预测其第三大经济体地位恐落在德国之后,而德国自身也陷入衰退。欧盟委员会预测,今年德国、匈牙利、捷克、瑞典等多国将出现1个百分点以内的经济下滑。与欧盟陷入停滞相比,亚洲仍继续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长期向好趋势。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至5.3%和5.4%,预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达三分之一。

11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记者会。新华社发(亚伦摄)

11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记者会。新华社发(亚伦摄)

这一年,贸易分裂特征显现。

今年全球贸易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保护主义抬头作用下表现远低于预期,贸易失衡,摩擦频发,一些国家的制裁大棒和内向政策破坏贸易自由化与多样化,僵化全球价值链韧性。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幅仅0.8%。联合国贸发会议研究发现,贸易伙伴多样性程度降低,贸易分裂趋势明显,“双边贸易正在向着优先与共享政治价值观的国家开展贸易的方向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170多次提及“碎片化”一词,警告“地缘政治分裂”正在给产业链供应链造成重大损失,“各国分裂成只在彼此之间开展贸易的集团……可能会让全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7%”。

2月8日,在土耳其哈塔伊的一处地震废墟,当地居民等待亲人的消息。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2月8日,在土耳其哈塔伊的一处地震废墟,当地居民等待亲人的消息。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这一年,天灾加剧人祸丛生。

今年全球地震频仍,伊朗、土耳其、阿富汗、摩洛哥、中国甘肃等地遭受强震。其中,土耳其南部7.7级地震造成超过5万人死亡。今年还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接踵而至的热浪、暴雨、洪水、山火等气象灾害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意大利、突尼斯和摩洛哥分别报告出现48.2摄氏度、49摄氏度和50.4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孟加拉国、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遭遇暴雨灾害;飓风在利比亚引发溃坝和洪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加拿大野火持续近半年,过火面积超18万平方公里;美国夏威夷毛伊岛野火导致至少99人死亡……面对环境剧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疾呼:“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围绕这些迫在眉睫的气候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

动态制衡 多极秩序加速整合发展

2023年,围绕地区冲突、军备竞赛、人道灾难、难民危机、金融霸凌、贸易壁垒、逆全球化、气候谈判、核污水排放、人工智能监管等话题的大分歧、大争论、大僵局屡见不鲜,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频繁交锋较量,国际格局再平衡趋势明显,世界进入思辨、重组、整合的新阶段。

这一年,多极秩序在演进。

在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开幕讲话中,古特雷斯表示,只有多极世界才能“为国际关系的公正和平衡带来新机遇”,只有多边立场才能凝聚“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前进道路”。当前,东西竞争,南北分歧,无一不在表明,单极秩序无法处理一众全球性问题,单极霸权无法再通过战争和货币控制世界。这一年,逆全球化理论的市场缩水,“去风险”等话术阴谋不断暴露。西方主导的排他性俱乐部热度明显下降,更具包容性的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受欢迎。

这一年,“全球南方”在觉醒。

今年是“全球南方”更为自信、走向成熟的一年。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加入金砖国家机制;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永久成员;“77国集团和中国”哈瓦那峰会发出“全球南方”加强团结合作的声音。在非洲,法国驻军黯然撤出尼日尔,非洲多地掀起反殖民宗主势力的浪潮;在南美,巴西总统卢拉呼吁把解决饥饿、贫困和不平等作为巴西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工作目标;在加勒比地区,巴巴多斯代表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向发达国家喊话……“全球南方”正从模糊的学术概念走向清晰的多边行为体,呼吁制定新规则、建立新秩序,以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式反映国际关系。

这是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拍摄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这是8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拍摄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

这一年,国际关系在校准。

今年全球外交活跃,国际关系多维调整,部分双边关系校正,历史性互动高光不断。伊朗总统访问沙特,俄罗斯总统访问中东,叙利亚总统赴杭州出席亚运会开幕式,中日韩外长会时隔四年再度举行,东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举行罕见峰会……其间,中国成为全球事务的置顶关注。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领导人先后访华,同中国共同确定双边关系发展方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两度赴华,向外界表明,“脱钩断链”行不通。中美之间,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加州州长以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等都到访中国。11月,习近平主席飞越太平洋,开启旧金山之旅。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举世瞩目、成果丰硕、意涵深远,为中美关系增添稳定性,为亚太合作带来新动力,为国际和地区格局注入正能量。

智者求同 时代潮头奔涌澎湃向前

2023年,在世界的风云变幻中,中国一如既往,以信相交,以利相融,以谊相亲,以诚相待,运筹大国关系,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擘画共同未来,主持公平正义,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在全球各地点燃合作之灯,照亮进步之路,为大变局压舱,为十字路指南,为全球治理丰富广阔时代内涵。

倡导多边,以天下利为利。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今年罕见地把“年度人物”给了一位美国女星,称“世界充满黑暗、只有娱乐打动世人”。殊不知,点一盏灯,才会感知光明;胸怀天下,方能体会感动。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上奔跑着进步的欢声笑语;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上疾驰着自豪的国家荣誉;在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连接起百年的心愿;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输送着光明与安全;在柬埔寨,金港高速忙碌地搬运着殷实和繁荣……以天下之利为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2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各界人士万余人齐聚北京,谈合作、商方案、绘蓝图,形成458项成果和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借助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平台……中国搭建起全球合作的大多边生态,以自身发展促进共同福祉,为全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12月12日,乘务人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哈利姆车站站台欢迎乘坐雅万高铁的乘客。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12月12日,乘务人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哈利姆车站站台欢迎乘坐雅万高铁的乘客。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主持正义,以无厚入有间。

在中方多次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在北京“冰释前嫌”,于4月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为打破中东僵局开辟新路,为解决矛盾纷争提供样板。面对接二连三的国际热点,中国始终致力于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朝鲜半岛、巴勒斯坦、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际地区问题的政治解决。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积极劝和促谈,先后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并发布立场文件。就巴以问题,中方同安理会成员合力推动通过了旨在加沙地带实行紧急人道主义暂停、建立人道主义走廊的第2712号决议。11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将中国作为国际斡旋的第一站,表明对中国的高度信任。“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面对国际关系中众多“关节”,不谋求一己私利,不划分势力范围,不参与地缘争夺,是中国“大之底气”;秉持公平公允,倡导政治对话,坚守公平正义,是中国立信于世界的“无厚之器”。

着眼未来,以天下观天下。

这一年,诸般景象,无一不在反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同样这一年,世界目光聚焦中国、观察中国、研究中国、思考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响应、参与三大全球倡议以及十年来不断丰富内涵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等周边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越南等双边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回响热烈……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2023年4月21日,在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越南大学生展示汉字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胡佳丽摄

2023年4月21日,在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越南大学生展示汉字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胡佳丽摄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12月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再次展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阔视阈与深见远虑:以天下观天下,思为利于无穷。

这是在百年大变局中识变应变求变的时代定力,更是在风起云涌中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历史定力。

2023年的世界,风云多变幻,明月照大江。

-END-

策划:倪四义

监制:冯俊扬 尚军 韩墨

统筹:齐紫剑 闫珺岩

主笔:凌朔

视频记者:杜白羽

编导:冯珂 辛睿

摄像:马月

剪辑:辛睿 贾金明 陈恩琪(实习生)

编辑:刁泽程大雨王玉珏 杜逾舸 鲁豫 徐力宇邵杰 周良 何梦舒 梁毅 陈波 侯莉萍 丁莹 刘秀玲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