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5:53:24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北京2月7日电 题:走进帝王庙寻“龙” :来这里读懂中华民族“大一统”
中新网 记者 刘文曦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一座红墙黄瓦、气势恢宏的古代庙宇。走进这座古庙,不仅能寻觅到许多“龙”,更能在漫步中读懂中华文明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
这座古庙就是被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之一的历代帝王庙,其地位与太庙、孔庙相齐。
2024年2月2日,历代帝王庙。图为庙内的景德崇圣殿。 中新网 记者 杜燕 摄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副馆长于淼介绍,北京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无论是祭祀的人还是被祭祀的人,都是古代社会最高的统治者。
记者了解到,历代帝王庙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基本保留了明朝时期的主体建筑和基本格局,清朝时期对历代帝王庙进行修缮,增建御碑。建筑群坐北朝南,以中轴线形成纵深排列,共有各形制文物建筑26处。庙宇建筑形式多样,体量大小有别,屋顶高低错落,地位主次分明,彰显出皇家庙宇的尊贵和气派,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从南门进入历代帝王庙,向北可直达景德崇圣殿,与故宫乾清宫规格相仿。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着“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记者看到,大殿外檐是金龙和玺彩绘,大殿上悬挂浮雕九龙斗匾,建筑脊兽当中排名第一的是龙,瓦当上的图案以龙纹造型呈现。而今,大殿内有60根等高的楠木柱,都是明朝嘉靖年间始建时的旧构。殿内目前仍保留着雍正时期修缮的金坐龙天花彩画。
“在历代帝王庙中,最值得一看的‘龙’元素,当属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碑亭中的龙趺碑。”于淼表示。
站在正东碑亭前,映入眼帘的就是碑额上浮雕的巨龙。龙头前探,威武异常。碑身与碑额为一整体,通高7米多。碑趺造型并非常见的赑屃,更接近于“龙”的造型,因此称为“龙趺碑”。
2024年2月2日,历代帝王庙。图为庙内的龙趺碑。 中新网 记者 杜燕 摄走近细看,碑趺体量硕大,雕工细腻,造型生动。龙身满覆鳞甲,腮边鬣毛飘逸,两眼怒目圆睁,四肢刚劲有力。龙身周围还用浮雕手法雕刻山石,与地面海水纹饰相呼应,取江山社稷之意。碑趺下有青白石水盘,雕有海水江崖图案。水盘四角漩涡内分布鱼、鳖、虾、蟹,四周水浪中还雕有数只瑞兽,在浪花中若隐若现。
“历代帝王庙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专门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宇。”于淼称,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共产生过460多位帝王。庙中入祀中国历史上的有德之君188位。历代帝王庙东西配殿中,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
历代帝王庙中祭祀着79位历代贤相名将。图为一位名为“龙”的谏官。 中新网 记者 杜燕 摄在景德崇圣殿内,中华历代帝王齐聚一堂,同享崇祀,肃穆庄严。“历代帝王庙历代帝王祭祀体系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更体现了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延绵不断的历史特点。”在他看来,明清两朝的皇帝既是中华统绪之中的一环,也是历史的继承者与回望者。
“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是清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发布的“命廷臣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谕”中提出的。于淼称,这道出了历代帝王一脉相承的整体特点,体现了中华统绪一脉相传的完整性。
千古帝王庙,悠远中华史。为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更好地了解历代帝王庙的历史沿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逐步完善展览陈列体系,先后推出景德崇圣殿原状陈列展览、“回望·选择——明清皇帝与历代帝王庙”专题展览、“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专题展览、“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览等。还先后出版了《历代帝王庙史脉》《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历代帝王庙100问》等图书。
2024年2月2日,历代帝王庙中的展览。图为展出的“铜坐龙”。 中新网 记者 刘文曦 摄“大家请看,以外观而言,四座碑亭外形相仿,皆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外檐金龙和玺彩绘。亭内的巨碑、碑趺加之海水江崖石雕地面,均体现了皇家的最高等级……”在景德崇圣殿外,一群游客正听志愿者讲述碑亭的历史。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历代帝王庙已做好准备迎接各方观众。于淼表示,希望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展览,以及生动有趣的互动项目和多媒体展示,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政权更迭、主权延续的历史特点,熟悉中华统绪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感知中华各民族兼容并蓄、守望互助的历史渊源。(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