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9:56:54 来源: sp20250101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并不是要让未成年人“戒网”“断网”,而是要多方引导他们驾驭互联网、用好互联网,祛除其弊,大兴其利。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在守护我们的未来。
国务院近日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
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下的未成年人触网早、上网热情高,尽享互联网发展红利。从不断迭代的智能设备,到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再到形式多样的网络游戏,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为他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等提供便利,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不过,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空间良莠不齐,信息纷繁复杂,再加上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控力、判断力较弱,致使他们畅游“网海”时常常遇到“暗礁”与“险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不满12岁的女孩沉迷网络游戏,短短十几天内,为某款游戏充值2.8万余元;有小学生“一掷千金”,为网络主播打赏超17万元;还有小学生遭遇电信诈骗,被不法分子要挟……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庞大的人群、潜藏的乱象,警示我们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重要而紧迫。
事实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一直在探索中。早在2014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就被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此次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聚焦突出问题,具有前瞻视角,涵盖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五方面内容,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步入社会共治的全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并不是要让未成年人“戒网”“断网”,而是要多方引导他们驾驭互联网、用好互联网,祛除其弊,大兴其利。揆诸现实,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很多成年人尚且沉迷于刷小视频无法自拔,何况未成年人呢?移动互联网浪潮下,试图让未成年人与网络隔绝,既不理智,也很难做到。相反,未来无论是信息技术发展,还是构建网络新生活,乃至建设网络强国,都依赖着一代又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成长与壮大。
而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尽一份力,不单单是哪一个主体的事情,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坚持以社会协同共治为方略,明确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接下来,要汇聚各方合力,织密网络安全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人格发展等提供更多支撑,促使他们形成更加自制、自控的坚强品质,这将为未成年人畅享网络、放飞个人梦想创造无限可能,也将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生力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在守护我们的未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