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个国家级高寒湿地公园管护员:爱绿护绿,以巡护湿地为乐

发布时间:2024-11-30 14:48:3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青海黄南11月24日电 题:青海首个国家级高寒湿地公园管护员:爱绿护绿,以巡护湿地为乐

  作者 刘洋

  11月初,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向东出发60余公里,车行驶于赛尔龙乡境内的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远处李恰如山奇峰耸立,山脚下草木萧疏,牛羊成群,西倾山发源的洮河水,淌过草原上的河道。

图为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薛蒂摄

  曲折东流入甘肃境内的洮河,又名“碌曲”,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为河南县境内唯一的不冻河。以洮河命名的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入列“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级高寒湿地公园。

  一大早,管护员斗格加和25名管护员一起沿着洮河逆流而行,看到垃圾便顺手捡起装进编织袋中。今年55岁的斗格加,是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克村的村民,2016年开始,他成为湿地区域内的一名管护员,至今已经坚守8年时间。“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一草一木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尕克村位于洮河源头,在洮河河畔居住了半辈子的斗格加说,“洮河滋养了这里的牧民,肥沃的湿地草原为牛羊提供了鲜嫩的牧草。”管护员的工作对于当地牧民来说再熟悉不过,除了做好湿地公园内巡护工作外,还要记录好公园管护巡护日志,并按照月度和季度对生长的植物以及出没的野生动物确定其分布特点和位置。

图为斗格加(右一)和管护员们正在捡拾垃圾。刘洋摄

  “同时还要对具有特殊意义的湿地区域进行面积、类型、分布的调查,在旅游季、虫草季、雨季等容易导致人畜安全隐患的季节,进行重点巡护排查并在特殊时间节点设置卡点长期巡护,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斗格加介绍。

  管护员们一路走一路看。立冬时节的赛尔龙乡已寒风刺骨,管护员们头上包裹着厚厚的围巾,羊皮材质的藏袍外裹着工装。“最冷的时候有零下18度左右,虽然严寒,但是每次巡护的时候心情都很愉快。”斗格加说,这么多年从没有想过放弃,严寒阻挡不了大家要保护这片生态的信心。

  聊起工作状态,斗格加习惯地用数字来比较。“早晨八点出发,每两日开展一次巡护,人均3万亩的标准进行责任片区分工,每月出勤至少15次以上……”截至目前,像斗格加一样的管护员平均每年完成管护巡查工作4400次,他们在各自负责的区域捡拾垃圾,观察山水林草及野生动物,同时配合管护中心开展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和科研监测工作,现身说法当起了“老师”与“监测者”。

图为管护员们正在捡拾垃圾。刘洋摄

  如今,洮河源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已联合生态管护员完成科普宣教进牧户280余户,受益人数达670余人。完成科普宣教进社区13次,受益人数1600余人。每年完成各项科研监测工作11次,已记录动物活动状况95次,建设试验站1处,采集湿生植物、特有植物种子120份。

  “通过湿地管护员的工作,当地牧民积极参与到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中,在公园巡护、宣传、监测等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既看护了家园,又得到了收益,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当地牧民和谐共生。”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叶仲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