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4:43:48 来源: sp20250111
提高政府投资效能,要统筹总量和节奏、求绩问效、优化结构、更好激发“民间资本”热情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停工。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干劲十足,抢抓施工进度,确保项目优质高效推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投资额度大、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人数可观,有力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与此同时,重大项目投资聚焦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
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多年、绵绵加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城乡的面貌: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能源保障基础坚实;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即时通信、移动支付、网约车等应用蓬勃发展提供充分支持……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中国生活很方便”也成为很多来华外国人士的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在各地各部门努力下,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7.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2个百分点,各地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布局。
投资增速加快、结构不断优化,与政策靠前发力,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密不可分——
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目前已下达2000多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下达地方,保障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1%、13.1%、53.4%,已落实到1.5万个工程项目上……政府投资“快马加鞭”,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成为各地的常规动作,为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范围;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支持对一批繁忙的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和高等级航道开展数字化改造……2024年中央财政多措并举,也为重大项目建设插上“智能”翅膀。
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将“保障性住房”等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多个地方组建产业基金“矩阵”……政府资金进一步发挥撬动作用,带动民间投资继续恢复。一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民间投资增长40.4%,民生领域补短板提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起步,首季经济开局良好。同时要看到,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需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火车头”“千斤顶”效应。
要通过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统筹中央和地方资金、存量和增量资金并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形成合力等措施,满足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提高资金整体效能。要通过闭环监督管理和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效益。要通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及更好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作用等,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更好发挥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合力,促进投资结构向“新”向“绿”,有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稳投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一定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