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34:49 来源: sp20250102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显示,去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实施差异化特色化举措,不断发挥专营机构优势,有力促进消费稳步恢复。
以供促需
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31家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积极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消费信贷供给规模再创新高。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和38.2%。
消费金融机构凭借自身优势,立足消费市场新需求和新变化,多举措满足用户消费信贷需求。中原消费金融推出“五一”“十一”假期促消费活动,满足用户假日期间资金使用需求。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服务举措逐渐向便民领域延伸渗透,通过智能化运营体系让利用户,以优质的金融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推动消费市场恢复向好。
此外,《报告》显示,16家公司在3C和家电等热点消费场景、14家公司在家装和旅游等消费升级场景,助力居民提高消费支付能力,促进消费需求恢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后,海尔消费金融为畅通家电消费链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行业内首个聚焦家电消费场景的“智家分期”金融产品,“0首付、0利息、0手续费”,满足当下消费者家电换新升级需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突出特点是参与主体众多,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消费金融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23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消费金融和消费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大大提升。
加力普惠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突出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消费金融机构发力普惠金融,在推动金融下沉服务、满足长尾客群消费需求方面将惠及更多用户。
消费金融公司坚持下沉市场和长尾客户的差异化客群定位,不断降低产品价格,2023年有18家公司调降价格,其他公司定价保持平稳,实现既“普”又“惠”的初衷。
董希淼表示,从“普”的角度看,消费金融具有普惠性质;从“惠”的角度看,消费金融从业机构要加强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将合适的贷款贷给合适的客户。尤其是在服务价格上,要主动压降成本、降低利率,向微利经营转变。这既是践行普惠使命的主动选择,更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要求。从业机构应在成本与收益的微利平衡基础上做好优惠服务。
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以发展普惠金融为己任,着眼于不同客户,提供具有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消费信贷产品及服务。兴业消费金融持续围绕家庭消费、乡村振兴、新市民服务等领域加强产品创新,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截至2023年末累计发放贷款突破3300亿元,服务客户突破2100万户,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度。
也要看到,目前消费金融服务供给依旧不均衡,个体工商户、农村居民和中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不稳定、缺乏抵押物,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较低。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由于消费金融客群对象较为下沉,近年来在贷后环节的司法案件有所抬头,这也在倒逼消费金融机构在贷前运用大数据对借款人信用记录、财产线索等进行评估,精准匹配普惠金融产品,将高质量金融服务融入大众生活。
完善消保
消费金融联系着千家万户,解决好金融消费者合理诉求,既是消费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又是维护金融业稳定的基石。
当前,个别消费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产品信息披露、个人信息不当使用等方面的金融乱象,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明确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利率、费用、还款方式等,确保消费者在签约前充分了解产品,这不仅是更好服务金融消费者的前提,也是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将进一步加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要压实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
招联金融凭借金融科技优势积累,围绕“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闭环”开展消保全流程数字化能力建设。并围绕个人征信、反欺诈、消费金融基础知识等主题,制作系列原创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技巧。
董希淼表示,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的社会责任,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消费金融机构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迎难而上,多管齐下,不断完善消保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用户体验。
(责编:郝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