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1:48:01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义乌12月16日电(董易鑫)“根据我们团队的研究,可以用‘生意即生活’概括浙江义乌市场的高度文化共识。义乌市场中本土商人和外来客商之间‘互赖’的商业网络,则是以二者在日常经济生活互动过程中形成的高度文化共识进行核心运作。”
活动现场。董易鑫 摄12月16日,“何为义乌 义乌何为”首届人文义乌学术研讨会在位于浙江义乌的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举行。会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怒桥如是说。
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多所院校的30余位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会同义乌本地代表,交流长期以来对义乌的观察和思考,共同探讨义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常驻外商超1.5万名,凭借发往230多个国家(地区)的210万种商品所建构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让这座城市的商业发展“春江水暖鸭先知”。
“和市场发展一样,研究者也是在不断追寻实践者的脚步,我们去研究社会出现的一个现象时,新的现象已经产生了。义乌作为商业中心,值得我们去探索电子商务的社会学、人类学。”当日,东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钱霖亮说,以义乌的电子商务为研究,可以看出一定的文化取向。例如,网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网商的事业观和奋斗精神以及商业伦理。
上述内容均可折射出,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其文化内涵离不开经济。随着义乌外向型经济越来越发达,这里的文化也出现多样、包容等趋势。
义乌鸡鸣山社区因为距义乌国际商贸城较近,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外籍人士,被称为“联合国社区”。
从2003年社区成立以来,该社区外籍人士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社区汉语班课时等文化交流互动形式,延续至今。如今,当地还成立了义乌国际志愿者联盟,先后有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国际青年,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社区服务、普法宣传、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据我观察,义乌常驻外籍人士的交往是‘大圈子’,很多人互相认识,也因为商贸、文化等因素加速交往,友好交流。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畅想全球城市新样板。”会议期间,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高孟然说。(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