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2:46:43 来源: sp20250108
上现代文学史课,给学生放电影,凌子风是最绕不过去的导演。早在1960年,凌子风就导演过“三红一创”之一的当代名著《红旗谱》,但他真正开始与现代文学名著结缘,应该是1982年上映的《骆驼祥子》。凌子风后来还拍了《边城》《春桃》《乱》(改编自《死水微澜》),他可能是对现代文学兴趣最浓的导演。
凌子风拍《骆驼祥子》的起因,跟汪曾祺写《受戒》相仿佛——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还得直面过去十年冲击带来的内心伤痕。据说凌子风对自己曾塑造过的“高大全”人物形象并不满意。他想琢磨琢磨人性,因此选择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这部电影整整拍了一年,堪称万众瞩目。1981年12月,刚刚在东京夺得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赛冠军的中国女排,也来到了《骆驼祥子》的拍摄现场,这件事被《北京晚报》报道,足见当年在拍的这部电影的热度。
《骆驼祥子》选角的重中之重,当然就是“祥子”。凌子风为此可谓踏破铁鞋,最后才选中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读的云南学生张丰毅。这一下子,张丰毅未映先红,也享受了万众瞩目的待遇。这不,1981年第3期《电影画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邹建文所作《“祥子”找到以后》,讲了关于张丰毅演祥子的三则故事。
一是正月初七,经凌子风介绍,张丰毅跟着剧组副导演去北京人艺话剧里的“祥子”李翔家去讨教怎样演祥子。李翔非常高兴,说了句:“好,好,真年轻,要是二十年前,我决不让你演。”
二是李翔告诉小张,祥子的原型叫“伊犁马”,当年在北京洋车界无人不晓。张丰毅顺藤摸瓜,又去访问了许多当年拉洋车的老师傅。老师傅都说“伊犁马”确实出名,一天可以从城里跑两趟颐和园,而且不是双手拉把跑,是人在车侧,单手拉着洋车跑,像耍杂技,路人纷纷叫好。这位当年的洋车网红后来潦倒街头,自杀身亡,这才激发起老舍写骆驼祥子的心思。
三是张丰毅跟着师傅们,真是每天早上八点钟去北影门口拉洋车。一早上能拉五六个座,还有师傅专门给他纠正姿势,直到像样子为止。这就是当年的体验生活呗。
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羊城晚报)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