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科普外衣为医疗机构导流 当心科普文章下的医疗广告陷阱

发布时间:2024-11-10 06:37:48 来源: sp20241110

  披着科普外衣为医疗机构导流,傍“权威”更具迷惑性

  当心科普文章下的医疗广告陷阱!

  当下,在互联网上,健康类信息检索查询需求旺盛。遇到身体不适或突然受伤时,上网查阅相关疾病或健康信息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殊不知,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科普内容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在同一页面上,医师的健康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诱导人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点开。由于披着科学的外衣,导致这些医疗广告更具迷惑性。

  傍“权威”具有很强迷惑性

  记者从一位痤疮患者谭某处了解到,该患者今年在网上浏览一篇皮肤健康科普文章时,通过文章下方的广告链接,了解到北京一家民营医疗机构根治痤疮的治疗方法。然而,在这家医疗机构花费了1万多元,治疗5个月后,该机构所宣传的“立即见效、永不复发、不留痘印”等完全不见效果。“我当时认为那是权威文章,下面的广告肯定也是可靠的。”谭某说。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鹏告诉记者,医疗广告挂靠科普文章,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让读者误认为这些广告也是靠谱的。

  吴鹏认为,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是一种不正确的医疗信息,它的主要危害就在于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一些防病知识本来是一种科学,而被误用以后就成为一种伪科学,这对患者、医疗系统和社会均构成危害。”

  随意“搬运”危害不小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类披着科普外衣打广告的医疗机构,利用患者渴望得到权威医生、权威信息指导的心理,常常盗用比较权威的科普内容。而这些科普内容的原作者医师却对此不知情,不知不觉中为这些医疗机构做了“广告代言人”。

  近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发布站内信,称其平台上的科普文章等,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大量出现在另一家平台上。而且,相关科普内容被“搬运”后被进一步“加工”,在页面下方,经常会推荐声称“全国某某病医院第一名”“可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等夸张的医疗机构广告,以引导患者点击。

  “好大夫在线”表示,如果患者不能进行辨别,导致错误就医,不仅会延误病情,还会造成健康和财产方面的损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如果患者被这些广告误导,发布这些科普信息的医生声誉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截至目前,多名医生对此事表示关注,指责这种乱象,希望自己的科普内容不再被违法广告利用。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宁方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对此进行了批评和质疑。

  违规乱象为何禁止不了?

  记者了解到,医疗广告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2007年施行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熊超律师表示,根据今年5月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网络平台在医学科普文章下方设置医疗机构广告,引导患者点击的行为涉嫌违反以上规定。

  为何医疗广告乱象屡禁不止?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医疗机构在当地,但是广告信息的发布主体都不在当地,往往很难进行执法取证。违法医疗广告收获巨额流量后,通常可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使其铤而走险。

  对此,熊超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上科普内容捆绑医疗广告现象的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处罚力度,让患者接收正确的医疗信息,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

  一些正规在线医疗平台提醒用户,警惕隐藏在医学科普网页下方的医疗广告,切实保护好个人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同时呼吁行业回归初心,一起抵制这种打着科普旗号贩卖医疗广告的行为。(工人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