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23:45:54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拉萨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山地所)王小丹研究员透露,该所西藏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团队最新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2000-2020)”显示,这20年间,西藏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中国科学院近日组织开展“科技支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采访活动,王小丹代表研究团队介绍相关情况时作上述表示。
王小丹研究员介绍“科技支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相关情况。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他说,西藏生态保护效益显著,主要体现为气候暖湿化和生态工程正向促进效应互相叠加(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西藏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占比达到90%以上,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同时,西藏生态系统服务稳中有增。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提升2%至5%,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有效维持。
王小丹还通过10方面具体指标介绍科技支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
森林方面,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
草地方面,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超过61%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增加趋势。
湿地方面,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桑耶核心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现场查看并交流。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沙化治理方面,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雅鲁藏布江(雅江)河谷典型观测区灾害性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国土空间管控方面,50%以上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自然保护区方面,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2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空气质量方面,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达到99%以上。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28.1%、37.5%,沙尘天气大幅减少。
水质方面,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土壤方面,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大部分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优于国家一级土壤标准。
生态富民方面,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和生态补偿等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申扎站)高寒湿地观测试验场,科研人员采集相关观测数据。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王小丹指出,作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对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其高寒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支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这方面的科研工作要持续推进。(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