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3:14:29 来源: sp20241118
加快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人民时评)
——乡村全面振兴里的发展新机遇⑤
加快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地”上了保险,只要耕地有机质含量提升,农户就能获得保险金奖励,乡亲们保护耕地地力的热情得到激发;江西省抚州市,“稻香贷”“桔时贷”等特色贷款精准浇灌当地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不断涌现……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有力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水平。2023年,我国涉农贷款增加7.43万亿元,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县乡居民,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业保险规模居全球前列。不断扩大的金融供给,持续提升的服务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方面,对发挥金融作用提出明确要求。把重点放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必须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集中资源、加快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这既对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针对乡村产业链特点及小农户资金需求,在技术上,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推出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在布局上,不妨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点设置,加强对偏远农村、山区等的金融服务;在模式上,应推动“融资、融智、融商”有机结合,创新搭建招商引资、产销对接、融资支持等综合服务平台。
金融发力,有助于织密农业“安全网”。当前,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对乡村产业体系的影响仍然存在。农业保险具有防灾减损和灾后风险补偿的功能,有必要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同时,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创新产品和服务。
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摆在金融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将为金融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必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农业强国建设。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常钦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