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泉州|吃碗糕、送花灯、踩街……这些民俗你知道几个?

发布时间:2025-01-11 03:38:59 来源: sp20250111

  在福建泉州,三步一寺,七步一庙。红砖大厝里,古街小巷间,泉州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浓厚的闽南年味。在泉州过传统年有哪些趣事?泉州鲤城区闽南语研究会会长纪建强为您讲述。

  腊月十六收到老板红包

  土地公是泉州人亲近的神。在习俗中,土地公每个月有两次生日,分别是农历初二和十六。在一年中,腊月十六是土地公当年最后一个生日,需用三牲(公鸡、整条大鱼、大块猪肉)、鸡卷、肉丸子、碗糕、龟粿、包子、烟酒等食物隆重敬拜。

  拜完土地公后,泉州老板们要把敬过土地公的食物做成菜肴请员工品尝,以示对员工一年来辛勤工作的感谢。在这顿宴请员工的聚餐中,如果某位雇员收到老板的红包,心情可一点都好不起来,因为这意味着被辞退。而没有在这顿饭上收到红包的员工,等过完年可以再来上班,到时候也会收到老板的红包。

  蒸出的碗糕不能“不笑”

  大约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开始,泉州人开始密集制作过年要吃的炸货、糕点等美食。其中,年糕是必备选项。泉州人的年糕也叫碗糕,是由春季收的大米浸泡、磨浆、发酵后上锅蒸成的。发酵得好的年糕,在蒸笼中表面会如花瓣般绽开,仿佛露出灿烂的笑容。

  “蒸年糕的时候,以前我妈妈和邻居妇女最怕什么?最怕孩子跑到厨房里来问:‘妈妈你蒸包子吗?’”回忆起儿时趣事,纪建强笑着说,“这是因为碗糕要发酵,发起来就像‘在笑’,这样年糕才算做得好。如果说是包子,包住了,‘不笑’,谐音‘不孝’。这么说,容易挨妈妈打。”

  给已婚未育夫妇送花灯

  在泉州方言中,“灯”与“丁”是谐音。正月里,已婚未育的女儿娘家父母会送花灯来表示“添丁”的祝福。

  “说到送灯,这里有讲究,一般是初十以后十五之前送。一定要送一盏大公鸡灯和一红一白两盏莲花灯。”纪建强说。“这三盏灯要娘家里的兄弟或父亲这些男丁亲自送,送到后就要一直点到元宵节,从前没有电,都是点蜡烛。期间,如果烧着那个白色莲花灯,明年女儿可能会生男孩;烧着红色莲花灯,明年女儿可能会生女孩。”如果妇女第二年还没生育,娘家人还要继续送灯,直到生了孩子。

  除了花灯,父母还要给女儿送两根有头有尾、用红带子系住的长甘蔗,祝福新婚夫妇二人同甘共苦、白头偕老。

  兴致勃勃去“踩街”

  泉州的春节踩街民俗久负盛名,被誉为泉州的“狂欢节”。纪建强记得,他20多岁时参加舞狮队伍去踩街,行进到涂门街和中山路交叉口的时候,一大群人围上来看他们表演,几乎水泄不通,那叫一个“热闹”。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正月初六,泉州将举办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民俗踩街活动,届时将有23支非遗民俗队伍(超500人),大开道、拍胸舞、火鼎公婆、青狮阵等20多项非遗项目参与展演,一边沿街行进一边与市民游客互动。(黄东仪 人民网)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