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

发布时间:2024-06-03 15:31:16 来源: sp20240603

  各地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减时长、降成本——

  线下只进一门 线上一网通办

  本报记者 窦 皓 李 纵 姚雪青 李 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05日 第 08 版)

  从“进一门”到“最多跑一次”,从“不见面”到“一网通办”,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快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多地从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等方面积极探索,用好数字赋能、改进审批环节,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关联事项集成办

  社保医保、市民卡、商事登记……走进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的办事大厅内,市民正办理着各类政务服务。

  走上二楼,去年新设立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同样忙碌。场地内不仅聚合了多个政府部门服务,还集成了银行、律所、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等市场侧、社会侧服务,将分散的企业服务内容“系统打包”,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服务中心将所有涉企服务事项划分为人才、科创、金融、法治、开放等8个功能板块,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的要求,实现多种诉求一站办理。

  “以前在各窗口来回跑,现在是‘自助点单’、一窗服务。”杭州幄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相利学,正在人才服务板块办理人才招引等多个事项。来到对应窗口,服务专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半小时不到便完成办理。此外,服务中心还在一楼设置了兜底服务窗口,为疑难事项提供专项服务。

  “除了流程简化,现在服务都主动‘找上门’啦。”办完业务,相利学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企服新干线”页面,扫描企业法人二维码,进入线上“企业专属服务空间”。在政策服务板块,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绿色工厂申报等相关政策一目了然。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钱塘区“企服新干线”数字平台通过链接税务、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底座,建立了包含9个维度共97项指标的标签,归集各类数据180余万条,为3.3万家企业打造专属画像。同时借助智能算法模型,平台自动为企业筛选推送适配政策产品。此外,企业也可以自行添加经营数据、固定资产投入、知识产权等信息,实现更为精准的功能匹配。

  “我们还上线了‘企业诊断服务’,基于政府侧数据的打通和公开信息,从企业规模稳定性、科技创新力、融资需求、经营风险、司法风险5个维度进行诊断,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服务中心政策服务板块首席服务官李亚军说。

  《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政务服务机构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新的载体,浙江各地已相继搭建完成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上线企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此外,浙江增强政策集成落地实效,全面梳理企业能享受的各类服务事项,实现相关服务的主动推荐、精准匹配。

  当前浙江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法定服务事项简材料、减环节的基础上,我们借助多方力量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主动把服务做到前面。”浙江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容缺事项承诺办

  “我来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由于忘记携带公章,有些申请材料没办法现场盖章确认。本以为办不了,没想到被‘容缺受理’,半个小时就办完了。”在广东省汕头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山东能源集团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唐嘉松为这里的办事效率点赞。

  “以前企业用户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等业务,如果缺少材料,需要多次跑。在实行容缺受理制度后,缺少非关键性申请材料或非关键性申请材料存在瑕疵的情况下,经企业申请并承诺10个工作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