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8:53:20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上海3月2日电 (记者 陈静)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力障碍会导致人们无法言语交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听力损伤会导致言语发育障碍,并对情感、心理、社交等能力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主任医师2日对记者表示,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不同,导致青少年等年轻人群听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噪声损伤。这里所说的噪声不仅是指那些使人感觉不适的、嘈杂的声音,更多的是因耳机使用不当引起的。
杨军主任医师为师生及学生家长奉上一场儿童青少年爱耳护耳科普讲座。(上海市健促委办公室供图)据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暴露于噪声的机会和强度都大大增加,可能会导致噪声性聋。噪声性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逐渐恢复,但久而久之就难以恢复,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障碍。杨军表示,随着移动娱乐设备的广泛应用,音乐已经充分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比如:在车内、工作场所、健身房、家中聆听音乐,也有很多人在走路、跑步,甚至睡觉时仍戴着耳机。“殊不知,听力可能就是这么被悄悄偷走了。”这位专家说。
那么,如何既能欣赏曼妙音乐,又能保护听力呢?这就要从耳机的选购和使用方式说起。杨军介绍:“在购买耳机时,一定要选择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同时,耳罩式耳机距离鼓膜更远,还能防止外界噪声进入耳内,在环境嘈杂时比入耳式耳机更安全。在耳机的使用上,他建议民众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杨军强调,在噪声环境中尽量不使用耳机。有研究结果表明,安静环境中耳机音量在60 dB HL即可舒适聆听,但当环境噪声超过65 dB HL时,就需要将耳机音量调高至82 dB HL以上才能听清。高强度的声音会对内耳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不建议在噪声环境中使用耳机。
据悉,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市健康促进中心和市妇幼保健中心主办的“全国爱耳日”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走进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主任医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主任医师,为该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奉上一场儿童青少年爱耳护耳科普讲座。
据专家们介绍,在中国,有相当比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是由于不当使用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这就是药物性聋。现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达百余种,多为临床常用药物,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袢利尿剂、解热镇痛药等。杨军提醒,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服用上述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证,注意有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毒性表现,并在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停药或更换用药,以降低损伤程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主任医师表示:“在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儿童听力最常见的原因。”时海波介绍,“分泌性中耳炎多因感冒所致,常发生于6月龄至3岁儿童。”
时海波主任医师表示,分泌性中耳炎是影响儿童听力最常见原因。(上海市健促委办公室供图)时海波介绍,虽然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具有自限性,积液一般会在4周—6周内自行被吸收。但在某些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反复发作,并继发感染、积液黏稠,不仅会给孩子带来痛苦,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但与急性中耳炎相比,分泌性中耳炎不仅缺乏明显症状,而且症状可能因人而异。”这位专家表示,有些孩子可能是在入托前的听力筛查或清理耵聍等耳科检查时,才被发现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他强调:“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日常是否有异常的行为表现,并加以判断。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调高电视机音量、易怒、误判方向、言语发育迟缓等都可能是听力下降造成的;另外,经常拉扯1只或2只耳朵、失去平衡等也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家长若怀疑孩子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