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3:42:05 来源: sp20241223
本报记者 李雯珊 刘 钊
近日,广州宣布建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同时启动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就在示范岛如火如荼地建设之时,相隔不远的大湾区内,中信海直的直升机正平稳降落在珠海九洲机场,这意味着深圳往返珠海的大湾区首条常态化运营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单程距离由传统的陆路通行耗时2小时左右,缩短至20分钟。
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配套产业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支撑低空经济产业攀高向新。
展翅翱翔
厚积薄发凌云志
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走在了前列。“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括讲是‘三个有’,即有政策、有基础、有能力。”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涉及的细分行业众多,可大致分为上游航空装备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中游基础设施以及下游的低空经济服务与应用。
具体而言,上游领域主要是指电池、航空材料、飞行控制系统等,电池作为“飞行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A股市场中,以宁德时代、德赛电池、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为代表的头部公司都已经进行涉足并发布相关产品;在中游领域,市场主要关注的是低空产品,大众比较熟知的品牌有大疆、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纵横股份等,航空器及部件制造企业主要有中信海直、航发动力、中航电机等。
低空经济产业已成为一片广阔的蓝海。2023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多地也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接连出台低空经济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在产业集聚、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此前,中国民航局在广州正式向亿航智能颁发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这也是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张许可证的背后蕴藏着亿航智能创业的不易。
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政府提供的营商环境和‘生长土壤’尤为重要。从创业起步,到掌握核心技术,再到成为产业链的链主,中小企业的培育孵化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时,我国产业制造与基础设施等配套都为低空经济规模化提供了条件。”
活力迸发
筑牢发展“压舱石”
五月初夏,在蔚蓝的天空下,记者看到搭载两人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在广州大学城的青创汇广场成功垂直起飞,全程采用自动驾驶模式,首批规划四个起降点,串联起约17公里的空中环岛线路,配套飞行汽车起降、停放、补能、通信等基础设施。
“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与配套产业生态圈的发展,让小鹏汇天有机会更好地实现‘换道超车’,实现在飞行汽车产品研发上的突破。”小鹏汇天总裁赵德力在现场向记者介绍。
有别于过往的无人机,当前,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飞行器产业方兴未艾,载人低空飞行对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特别是上中游配套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作为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配套产业的提质增效对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低空经济的生态系统中,配套产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可能无法正常运转。从航空器、核心零部件(例如电机、电池、电控)、轻质复合材料,到航空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算力等,我国在低空经济需要的配套产业链上已经形成较为扎实的积累。
“载人机、载货机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是低空经济产业系统的最终产出,也是牵引整个产业链配套发展的关键。”中国民航大学低空交通与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覃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大类而言,低空经济由低空飞行业、低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业三大核心产业组成,复杂融合了新能源动力技术、无人驾驶航空技术、先进航空制造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在低空领域的研究多聚焦消费级无人机,而载人机占比较低。不过正是得益于此前对无人机配套产业的建设,在载人机领域也能游刃有余。配套产业在发挥低空经济产业“压舱石”作用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在新一代载人机低空产业中能够向新而行。
蓄势待飞
补链强链试比高
“虽然低空经济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具体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覃睿表示,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低空装备,就是围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包括电池电机、智能网联等应用到航空工业的关键技术创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若没有完善的配套产业支撑,短期内以飞行汽车为主的低空经济产业或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覃睿表示,低空经济产业特别是载人、载货方面的飞行器商业化需要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航路规划等实现突破性落地。以电池技术为例,目前的能量密度还不能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需求。
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加快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
低空经济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等特征,电池企业不断推动电池向更高能量密度等方向迭代,将帮助低空经济逐步实现商业化。不可忽视的是,飞行器电池的供能与补能仍是目前制约低空经济特别是载人飞行活动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在续航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尚未达到能够支持大型载人或载货飞行器的要求。实际上,为了满足低空经济的实际需求,电池的续航能力至少需要提升10倍。
尽管与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但不少电池企业已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例如,宁德时代早在2023年4月份发布了凝聚态电池,最高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正力新能推出了面向eVTOL市场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20Wh/kg。
为推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eVTOL产品动力系统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2024年4月28日,亿航智能宣布与巨湾技研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全球首款适用于eVTOL的超快/极快充电池方案。
除了电池的续航能力之外,低空智能网联也是配套产业发展的核心,低空交通运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地面交通或轨道交通等达到安全高效的连接,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
如何保障飞行过程中的有效通信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空管系统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形成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的智能互联低空数字化服务体系。其中,通信技术支持主要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以帮助飞行器实现低空互联、定位导航与决策感知。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杰看来,如果低空领域从业者仍将眼光停留在设计传统通用航空应用模式上,不加快推进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变革,则低空经济新业态和新商业都是“空中楼阁”,不能付诸实施。
目前,中兴通讯、通宇通信等企业已在5G-A通感一体化通信天线及主设备产业链应用延伸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但要大面积推广,仍需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和保证投资回报。当下,探索出一种性价比最高的通信解决方案已成为摆在台面上的重要问题。
“需要认识到,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的高空飞行,中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如何从中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向各行各业拓展渗透,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覃睿表示,“只有不断加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建设,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优化空域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