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0:49:42 来源: sp20241216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思政课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高校积极构建思政金课体系,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当前,建设好“大思政课”,应趁数字化“东风”,站稳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搭建智慧大平台、培育优质“大师资”,全面发力,久久为功。
创新方式方法,站稳思政小课堂
建设好“大思政课”,要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广泛应用延展了思政课教学时空,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助推器。一是助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抽象性。运用VR、AR、MR等数字化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使原有的理论“满堂灌”向“沉浸式”与“体验式”教学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良性互动。二是助推“精准思政”理念落实。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描摹学生学情与需求画像,精准选择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路径并评估教学效果,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持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质效。三是实现教学与评价动态运行。教学评价是“大思政课”建设效果的探测器与矫正器。依托快速的计算能力、出色的存储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够动态追踪和实时反馈思政课“教”与“学”的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问诊把脉”“对症下药”。
优化教学实践,激活社会大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当前,5G、VR、AR等数字技术为激活社会大课堂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一是拓展社会实践的时空阵地。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创新思政课教学实践场景。例如,充分利用VR/AR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创新体验式教学新样态。二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学生已然成为数字媒体的主要受众。巧借数字技术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是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微媒体平台、优化微媒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创新大赛等,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三是联动社会生活实践。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向同行,数字化技术正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媒介。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搭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平台,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效联动,巩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智慧大平台
智慧大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基础上,整合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和活动流程,提供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的一体化平台。搭建智慧大平台,可以凝聚社会资源、汇聚教育合力,推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为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创造客观条件。一是整合教学信息,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学情状况、教育环境、教学资料等相关数据转化为教育主体能够理解和利用的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数据挖掘和决策科学化。二是优化教学载体,增强育人的新颖性。更新信息化教学终端等硬件设置,配备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网络平台,为“大思政课”提供海量载体,丰富育人形式。三是智能服务一体化,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开展案例信息收集与教学信息分析,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智能服务,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三全育人”体系,打造全新的育人生态。
提升数字素养,培育优质“大师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时下,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的关键软实力,涵育一支具有较强数字化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大思政课”必然要求。一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伴随数字化技术与“大思政课”日渐融合,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手段、数字媒介供教师选择,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成为影响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主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特征与使用方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二是促进教师协同育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空间。教师应与时俱进,增强系统观念、提升协同意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功效。三是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应理性认清技术的两面性,恰如其分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从数字技术“无关者”到“执行者”、再到“驾驭者”的身份蜕变,进而规避教学中技术使用的缺位、越位、错位。
“大思政课”是耕耘思想的田野,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体。数字化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是大势所趋、时代之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我们要将数字化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推向深入,跑出数字赋能“加速度”,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有效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者: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蒋艺涵、李晓艳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