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牵手”鲁味旅游 山东推动“诗和远方”长相守

发布时间:2024-11-25 05:23:15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济南3月15日电(李明芮)“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走进临沂市费县手绣非遗工坊,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手绣项目传承人卞成飞正拿着一只憨态可掬的招财虎向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讲解。

  据卞成飞介绍,目前,她正通过社交平台推出一系列介绍沂蒙手绣历史、技艺的短视频,深受非遗爱好者喜爱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让沂蒙手绣大放异彩并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手绣项目传承人卞成飞正在刺绣。费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同卞成飞一样,随着“跟着非遗去旅游”不断受热捧,山东各地的非遗传人积极促进非遗“牵手”鲁味旅游,推动“诗和远方”长相守。

  走进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传拓技艺传习所,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碑刻传拓技艺传承人肖广德,正以拓印历史渊源、技艺特点等为铺垫,现场示范并指导前来体验的游客进行拓印。

  “传拓技艺不仅具有审美艺术价值,在完善史料和历史研究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肖广德介绍称,手心感受着历史的温度,拓包传承着文化古韵。“很多人体验一次就爱上了这项非遗技艺”。

肖广德正以拓印历史渊源、技艺特点等为铺垫,现场示范并指导前来体验的游客进行拓印。昌乐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石雕碑刻传拓技艺一样,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聊城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也在不断焕发新活力。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传承人赵庆安告诉记者,每块临清贡砖一般在50斤上下,重的达80斤。“烧制工艺非常精细,烧成后的贡砖‘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

  据赵庆安介绍,为促进贡砖文化传承与发展,临清市魏湾镇政府联合魏湾镇贡砖文化传播基地开发了贡砖技艺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等全程技艺体验。“希望让游客更切实的了解一块砖的‘成长历程’。”

  时下,走进位于菏泽市成武县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瓷传承人楚成文的工作室,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刻瓷瓷盘、花瓶、屏风等作品映入眼帘,不时有游客前来参观选购。

  楚成文表示,其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围绕山水、人物、花鸟三大国画类型。近年来,尤以牡丹文化和伯乐文化创意较多。“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展现出来的刻瓷作品深受前来‘打卡’的游客喜爱。”

  同属菏泽的巨野县非遗项目同样“繁花似锦”。每逢周末,工笔牡丹画、剪纸、山东梆子等非遗项目轮番在巨野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前王庄村上演,全方位展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魅力,并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大饱眼福。

  据了解,巨野县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30余个,为发挥好传统文化赋能作用,当地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通过数字展览、商旅文体融合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巨野特色的非遗文化展演特色活动,推动传统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山东文旅品牌。

每逢周末,工笔牡丹画、剪纸、山东梆子等非遗项目轮番在巨野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前王庄村上演。巨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非遗不仅聚焦着非遗爱好者的目光,同样也吸引着小学生们的热爱。

  款式各异的精美戏服、各式各样的戏曲道具,莱芜梆子表演吸引着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的同学们。学生们在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静静地聆听着家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梆子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戏曲的剧目分类、妆容区别以及戏曲艺术中的各种奇特“规矩”。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些戏服、戏帽,它们五彩斑斓,真漂亮。”学生司佩琪说,她也想跟这些演员一样站在舞台上唱莱芜梆子,让更多人听到家乡的声音。

  据悉,随着“跟着非遗去旅游”火热,山东推出了包括“泉·民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曹州古韵魅力菏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等17条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名单,诚邀四方游客游赏齐鲁。(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