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我的文字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发布时间:2024-12-15 12:59:50 来源: sp20241215

  生命、生活于她而言是第一位

  余秀华:我的文字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余秀华,在当下肯定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在纯文学尤其是新诗诗集属于出版小众存在的当下,她的三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累计销量突破了百万册。她的很多诗句在网络平台上被广为传播、解读。2024年春天,历经八年沉淀,余秀华出版了她的第四本诗集《后山开花》。5月19日下午,余秀华来到位于成都成华区的文轩BOOKS书店做了一场主题为“诗里诗外的余秀华”的新诗集分享会。近400位读者来到现场聆听,气氛火热,对余秀华的分享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分享会之外,余秀华接受了包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内的成都媒体的采访,谈到自己的近况、自己对诗歌的看法等。余秀华的反应非常机智、幽默,尽显快人快语的性格。

  “喝酒无助于写诗,我写诗都是清醒时”

  在分享会上,有人提到余秀华应该保护、珍惜好自己生活中的小情绪,这些都可以帮助诗歌写作。对此余秀华说,其实自己的状况是,“这些小情绪过于多,对我自己算是一种内耗。如果为了诗歌就容忍或者放纵这些小情绪内耗自己,这是不值得的,是本末倒置。我一向认为,生命、生活是第一位的,诗歌只是锦上添花。”对于“那这样的写作很难职业化啊?”的问题,余秀华则回应说,“我根本就不是职业作家,干嘛要让自己的写作职业化?生活的第一目的是好好活着,幸福地活着,而不是为了写诗储备素材。”在此前的相关阅读活动分享中,余秀华也分享过同样的观点,“人的生活不是为了写作而准备的,谁会愿意天天挣扎在生命的死亡线上,去成全别人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这是生命的本末倒置。我宁愿平庸,也不愿牺牲生活来换取诗歌。我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诗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

  余秀华没有上过大学,她的文学之路一直备受关注。她透露自己很早就喜欢写作,只是当时觉得写作文字太多,太累,“诗歌比较短,就开始写诗。”有人向她请教写作方法,她告诉对方,兴趣最重要,“只要你想写,去写就是了。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我觉得没有捷径,只要认真学,好好写,坚持写就行了。”有一段时间,余秀华会在直播中透露自己喝酒较多,当被问及喝酒与写诗的关系,她说:“我当时喝酒只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喝酒对我写诗毫无帮助,我写诗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

  有人问她如何看待“恋爱脑”这个词,余秀华说,“其实这个词在网络上被贬义化了。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也有它积极的好的一面,比如说为了爱奋不顾身。虽然我也做不到为爱奋不顾身,但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完全是个贬义词。”

  “能有人喜欢我的诗,说明我们能共情”

  在新作《后山开花》的序言《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中,余秀华谈到成名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从2015年的春天起,我的名字似乎与诗歌产生了物理反应,而其实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诗歌是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部分,能有人喜欢,说明我们能共情,共情离知音相差甚远,也是我刻意避免的。但是,又恰好是这样的共情让我们似乎找到了伙伴,一个人在深夜看星星的时候,还有人在别的地方同时在看,这无疑是一种安慰。”在接受采访中谈到突然走红这个话题,余秀华说,就算不是9年前那次偶然机会“出圈”,“以我这种爱说敢说的性格,在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可能还是会整出不少动静。”

  在当下的出版市场上,余秀华的诗集能成为畅销书,极其罕见。对此,余秀华说这跟自己愿意主动到读者群中推广新书有关系,“我没有清高的架子。我觉得既然让出版社出成书,那就要配合出版方积极去推广,不然你写好放自己抽屉就行了。”

  近段时间因为推广新诗集,余秀华在全国各地奔波做读者分享会,“很累,但是也很有收获。”场下坐满读者的爆满场景,一个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真诚向她表达自己受她诗句的影响,还有人跑上台送花,余秀华说,“这一路上我遇到很多爱我的读者,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时刻。其实我都会觉得:这么多人平白无故喜欢我,我何德何能。”

  在读者提问环节,有个年轻读者深情读了余秀华一首诗。余秀华听了说:“希望你有幸福的爱情。如果没有,也学会懂得珍惜生活。”

  余秀华与儿子关系很好。她曾经说,儿子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在本次采访中,余秀华谈到儿子近况,“他大学毕业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当被问及是否会与儿子谈文学,诗歌或者自己的作品,余秀华说,“我们不会谈这些。我看他在手机上看小说,我也不知道他具体看的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关系很好。”

  “在旋涡里打转,却从没脱离生活本身”

  在新诗集中,第二辑的主题《如果我也在桃花源》,收入的是一批爱情诗。在这些诗中,可以特别看出余秀华的文词风格偏向激烈、饱满。这是否跟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体验相互映照?对此,余秀华说,其实现实爱情生活中撕心裂肺、摧心刺痛的感觉,“文字是表达不充分的。文字表达有一定的限度。有句话说,语言也不能将我对你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我的体会也是这样的。”

  对于近几年生活中遭遇的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余秀华已经释然,在新诗集序言《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中她透露心曲:“前几年,世界的好意朝我扑面而来,我也张开双臂去迎接,去爱。这是我人生的一段不再重复的激情,因为是激情,就多少有些冲动,缺乏思考,特别是对自身的思考,当然有些明显的收获是摆到了台面上的,比如对人性之恶的认识。当我没有办法逃离,就只能选择共存……这几年得到了赞美,也受到了很多侮辱,让我疼得夜不能寐。这是多么冤枉:我与这世界并没有多深刻的联系,凭什么我要承担无中生有的恶意?好在我的生活根基还算牢靠,虽然我不停地在这个旋涡里打转,却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本身。诗歌,无疑加固了这个生活的底座。”

  对于到底什么是好诗,余秀华认为没有非常固定的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好诗的评判标准、审美口味差别很大。我自己喜欢读的诗,或者说我认为好的诗,是那种在语言形式上有特色和内容有思想哲理两个方面都要突出的诗。”她透露自己很喜欢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其实不管写不写诗,读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自己做得也不好,最近读书也不多。”

  “我的文字基本上是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余秀华的诗在海外也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在英国和法国出版了英文版诗歌散文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法文版诗集《站在屋顶上的女人》。2024年4月,余秀华还前往英国纽卡斯尔进行诗歌交流。她在大英图书馆做了诗朗诵,还现场表演由自己诗歌改编的诗歌舞剧作品。这也是余秀华第一次尝试通过肢体语言来演绎诗句中的意境,相关的视频在文化圈被广为转发。

  用舞蹈诠释自己的诗作,让余秀华感到很新鲜也觉得很自然,“其实不同类别的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诗歌与舞蹈即是如此。虽然我身体不方便,但我还是学着跳。不只是身体健全的人或者身体条件很优越的人才可以跳舞。任何人只要愿意跳舞,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既然的条件跳。”

  写诗与生命的状态密切相关。谈到年龄带来的影响,余秀华说,“到了我这年纪,本应该变得沉稳,内心沉静,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但目前我就是做不到。”余秀华说,自己的写作与生活密切相连。她也庆幸自己有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的文字基本上是对得起我受到的苦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吴德玉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