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建起好学校(解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5 08:25:22 来源: sp20241225

  午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文天祥小学(岗厦)校园内,窗明几净,书声琅琅。教学楼前,山水小庭院、小型球场等空间布局合理。

  “以前这是块水泥地,孩子们在这里做课间操。”一所老教师记忆中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如今告别老、破、旧,换了新颜。

  福田区流动人口规模大,且大量聚居在城中村。城中村学校每年解决辖区75%—95%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过去存在硬件条件较差、教育质量偏低等情况。

  近年来,福田区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动城中村学校软硬件提质升级,并于2022年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创新供给,扩大办学规模

  课间时分,走进福田区新沙小学,处处欢声笑语。

  这是一所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像这样的学校,在福田区共有18所。

  “教育优质均衡,追求机会和质量的双重公平。”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表示,要让辖区内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

  福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要想增加学位供给、扩大办学规模,就需要把老校区推倒重建。

  为此,福田区创新学位供给模式,在原校周边选取合适用地,高标准新建10所可循环利用的临时学校,供改扩建学校腾挪使用。

  2018年,新沙小学整体拆除重建。2021年,新校园落成。

  拥有约1.5万平方米的运动场、40间多媒体教室、15个功能教室,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如今,新沙小学的班级数量已从30个增至40个,新增学位250个。

  新校园内,连廊、下沉庭院、艺术教室、屋顶农田、恒温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完全改变了过去我对城中村学校的印象,现在的学习条件真好。”市民曾女士说。

  秉持着“建一所,优一所”的理念,福田区的学位建设“扩规模”和“提质量”同步发力,近4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5万个,18所城中村学校全部翻新重建。

  2022年,福田区结合实践经验,发布《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在校园环境提亮、教学水平提升、特色课程提优、品牌创建提质等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方法和流程,为城中村学校的整体提升提供指引。

  增强师资,提升办学水平

  走入岗厦村,就能看到文天祥小学(岗厦)。“我们学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0%左右。学校主动作为,提升办学水平,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校校长张文强说。

  组建宣讲团走进社区宣讲、每两周组织一次阅读课、搭好才艺舞台鼓励个性特长展示……2022年,原岗厦小学更名为文天祥小学(岗厦),立足区域历史文化,逐步构建起一套特色课程体系。

  如今,孩子们不仅能接触到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还能参与蜡染、琵琶、足球等兴趣社团。

  “以前一年级新生招不满,现在的学位很‘紧俏’。”该校教务主任江仰光说。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能力提升和文化浸润,也让学校收获了家长和学生的信赖。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师资力量作为保障。

  福田区推出“领航英才工程”,新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最高可获得150万元人才奖励,还通过师资配置动态监测、激励教师交流轮岗,破解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为各校注入了年轻化、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力量。

  “感觉自己正和学校一起激流勇进。”从一所优质中学来到红岭实验学校(上沙)的新岗位,朱兵很有成就感,“只有流动起来,人才的活力才会进一步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