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汉学家丨克罗地亚汉学家尤拉克:如何让学习汉语成为趣味游戏?

发布时间:2024-11-01 01:52:27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社 北京11月3日电 题:如何让学习汉语成为趣味游戏?

  ——专访克罗地亚汉学家尤拉克

  作者 曾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来自克罗地亚的克拉施米尔·尤拉克(Kresimir Jurak)来中国进修,从此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2023年9月,尤拉克作为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萨大孔院”)创始院长、外方院长,获颁“2023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以表彰他在孔子学院任职超过10年来作出的重要贡献。

  如何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汉语学习的魅力和乐趣?世界对汉学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近日,尤拉克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时认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年轻人感到“志同道合”是关键。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你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

  尤拉克:学生时期我主修社会学和历史。2004年,我发现院系开设了汉语研究课程。当时我想学点有用的东西,就决定来中国看看。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中文并在中国旅行。

  2007年,我受聘为萨格勒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历史专业的第一位助教和助理研究员。同年9月1日,我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至2008年7月期满结业,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我喜欢在中国生活。

  2010年,应萨格勒布大学校长邀请,我和几位同事开始筹办孔子学院。2012年5月,萨大孔院正式揭牌运营。至今,我已在孔子学院工作十余年。

2022年,民众在太原文庙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学生进行佾舞表演。韦亮 摄

   中新社 记者: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您如何理解其思想精华?

  尤拉克:我从孔子那里学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不仅喜欢从孔子所处时代的角度解读其思想,还喜欢从当下角度来解读。孔子教导的许多道理,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内容,至今非常受用。

  我认为教育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应投资的重要事情之一。因为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种族等问题甚至战争,都源于无知。大多数人都害怕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有人之所以会走上歧路,并不是因为他们“知之”,而是因为“不知”。

  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正是以教育和交流为目的。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这是一座桥梁、一个网络系统,将世界连接在一起。

江苏常州,一场再现春秋时期孔子授课盛景的“礼乐古风·礼拜大儒”。泱波 摄

   中新社 记者:从来华求学到成为汉学家、孔子学院院长,这个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

  尤拉克:最大的困难是从无到有建立萨大孔院的所有管理和运作程序。刚开始办学时,我们只有一个地方可供学习汉语,学汉语的人一两只手就数得过来。那甚至算不上一个小“俱乐部”,只能算“兴趣小组”。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过去10年里,萨大孔院累计已有逾万名注册学生,超五千名学生参加过文化交流的短期项目,10万多人参加过萨大孔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作为萨大孔院的创始院长,我负责从筹备、建立到成立后的日常管理运作,包括战略发展层面、日常行政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我喜欢这份工作。既然获得了这个机会,我便全力以赴。

  还有一个挑战是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萨大孔院探索开发了标准汉语在线课程,并正稳步推进实时在线教学课程及其课堂管理。以前,萨大孔院在克罗地亚8个最大的城市设立了45个教学点,而现在,数字化转型让克罗地亚的任何一个省、市乃至村庄都可获得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机会。转型并不是困难,而是挑战,我们利用这个挑战为萨大孔院和全国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我认为我们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真正向克罗地亚人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汉语学习之趣,及为他们提供在克罗地亚学习汉语的各种机会。过去11年里,学生对教学成果的反馈一直是积极的。有学生在萨大孔院学习了10年,还带了很多朋友加入。萨大孔院在当地没有做太多推广,也不需要做推广,最好的推广来自学生。就像一个火种,它不断生长,一直保持活力。

2023年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活动现场。刘冉阳 摄

   中新社 记者:近年来,中国和克罗地亚在经贸、文化、农业、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你在促进中克教育合作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哪些启发?

  尤拉克:讲解传授语言文化无疑是孔子学院的核心业务。但孔子学院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当地政府、商会、大学、研究院等机构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克罗地亚和中国相距很远,很多克罗地亚人并不熟悉中国,因此双方寻求合作时面临很多挑战,这正是孔子学院发挥桥梁作用之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两国的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帮助克罗地亚经济商会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帮助克罗地亚商务人士参加中国的经贸活动,帮助成立“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我们希望培养了解中华文化、有志从事与中国相关工作和项目的克罗地亚人才。

   中新社 记者:你认为近年来世界对汉学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尤拉克:当你与传统的汉学家交谈时,他们会告诉你汉学是一门语言学学科,真正的汉学家应专注于文献、传统文化及经典研究。这种方法论在世界多国的汉学专业中延续下来。但在部分国家,有另一个更为实用的学科和方法论出现并留存多年,甚至使用了与“汉学”(Sinology)不同的名称,即“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中国研究”更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聚焦现代汉语、当代中国政治形势、中国近现代文化等领域。

  现在大多数海外高校在汉学方面仍保持着研究文献和经典的学术传统,但在今天,我认为需要更多的“中国研究”,以促进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自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开放既意味着打开门让自己走出去,也意味着让外面的人走进来。为增进彼此了解,世界需要更多会说中文的人和搞中国研究的专家。在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下中资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与随之扩大的中文需求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铁路货场内,龙门吊正在吊装中欧班列集装箱。郭鹏杰 摄

   中新社 记者:从你多年从事汉语教育的经验来看,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汉语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尤拉克:许多人真正爱上了学习中文,学习中文对他们来说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让汉语学习者感受到趣味,乐享其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未来应更多关注和传播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萨大孔院一直在尽可能地传授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举办中华文化讲座、美食讲习班、中国电影节、中国音乐主题的媒体节,开设太极、武术、围棋、书法、茶道等课程;同时,我们也讲授中国的现当代文化,以及中国音乐、电影等当代中国艺术。

  当今中国有很多能提供给世界的产品,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似乎更热衷讨论中国古代的经典,现代的、日常的事物,特别是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新鲜事物却较少人问津,需要有所平衡。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年轻人是未来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如果年轻人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们便会更愿意学、学得更好。志同道合是关键所在。当年轻人看到,远洋之外的人们与他们志趣相投,他们便会主动聚拢并建立联接。所以我们需要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合作,为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化敞开大门。(完)

  受访者简介:

  克拉施米尔·尤拉克(Kresimir Jurak),克罗地亚汉学家,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创始院长、外方院长,曾在萨格勒布大学人文学院讲授中国历史,主要兴趣领域涉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中文教育、中国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和克罗地亚人文商务合作、中国语言文化活动策划和推广等,获颁“2023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