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1:20:34 来源: sp20250107
“绿在湾仔”回收环保站外景。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供图
香港公共场所的塑胶瓶回收机。 本报记者 金 晨摄
熙来攘往的香港街头,印着大号数字“6”的店铺和货车越来越多,绿底白字,格外醒目。粤语中“6”与“绿”谐音,作为香港社区回收网络“绿在区区”的品牌标识,寓意着绿色生活无处不在。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减“废”回收,构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努力实现“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的愿景。
共担环保责任
塑胶是香港减“废”的首要对象。前不久,香港特区政府开始实施“管制即弃胶餐具及其他塑胶产品”相关法例(俗称“走塑令”),禁止在本地销售即弃胶餐具、禁止餐饮处所向顾客提供9类即弃胶餐具等。
谭仔国际有限公司在全港有超过190家分店,旗下餐厅在“走塑令”实施前就已改为提供更环保的木质和纸浆餐具,并向顾客做宣介。“‘走塑’第一个月,已有七成外卖客人主动减用即弃餐具。”公司企业策划总监柯晋誉说。
为从源头上减少都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香港特区政府先后针对塑胶购物袋、电器电子产品和玻璃饮料容器实施了“生产者责任计划”。现如今,到香港超市购物,会发现顾客几乎人人自备购物袋。
另一项“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则要求,受管制电器电子产品供应商需承担申报及缴付循环再造征费等责任,销售商也必须备有经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批注的除旧(即“回收”)服务方案,为消费者提供免费除旧服务。
“‘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就是让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相关方,共同分担回收、循环再造、处理和弃置废弃产品的责任。”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表示,特区政府计划提交条例草案,逐步将塑胶饮料容器、纸包饮品盒、电动车电池、汽车轮胎及铅酸电池5种产品纳入计划当中,更广泛地落实“污染者自付”及“共同承担环保责任”。
完善回收体系
加强废弃物源头分类,是构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的前提。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加快完善回收体系、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香港回收文化蔚然成风。
打开手机“绿绿赏”APP,扫码选择回收物品,然后称重、分类投放……在“绿在湾仔”回收环保站,湾仔居民李女士投放的废纸、塑胶空瓶,让她的“绿绿赏”账户累计超过2000积分。“我之前用1000积分换过1公斤香米,不但支持环保事业,还能赚积分换礼品,成就感双倍。”李女士笑着说。
2021年启用的“绿在湾仔”回收环保站,是“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中规模较大的公共收集点。这里每天要回收处理纸、金属、塑胶、玻璃瓶等9类废弃物,再运送到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认可的下游回收商进行再利用。
“领取积分、兑换礼品,有助于鼓励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减‘废’回收习惯。”“绿在湾仔”承办单位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常务副主席刘佩珊告诉记者,经过持续推广,参与回收的市民数量显著增加,回收量已由2021年的每月20吨增至现在的每月43吨。
厨余回收是香港完善社区回收网络的重要环节。资料显示,厨余是香港堆填区最主要的都市固体废物,占弃置总量的近三成。自2022年起,特区政府加大在工商业场所及社区投放厨余回收设施的力度,整体厨余回收总量由2022年每日约135吨增至现在的约260吨,增幅接近一倍。
“在未来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已计划把住宅处所的智能厨余机或厨余回收桶的数目增加一倍,并且设立100个厨余回收流动点,还要在100个垃圾站设立厨余收集点。”徐浩光表示,随着社区回收网络不断扩展以及各项便利市民参与厨余回收的措施陆续推出,预计回收量会继续上升。
加快设施建设
今年3月,位于新界沙岭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启用,连同已启用的大屿山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和其他设施,香港的厨余日处理能力提高至600吨。
“这里每天可处理300吨厨余,产生的电力除了供园区使用,每年还可最多输出2400万千瓦时到电网,相当于5000户家庭的用电量。”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废物基建)雷学良介绍,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启用后,原本弃置在堆填区的部分禽畜废弃物也能够来此处理,有效缓解堆填区的气味问题。
构建完整的资源循环体系,下游处理能力至关重要。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介绍,特区政府优先处理两类废物,一是数量相对庞大,回收价值低、回收成本高的废物,例如废塑胶和厨余;二是含有害物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例如废电器电子产品等。
位于屯门的环保园是香港首个专为循环再造业建设的园区,以可负担的租金为回收及循环再造商提供长期用地,并提供完善配套设施,减轻园内回收及循环再造商的基建开支。为配合“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而兴建的“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正位于其中。
在3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中的5条处理线分工有序。经过一道道复杂工序,冰箱、空调、电视等废电器电子产品被拆分成金属、塑胶等可回收物料。截至今年3月,“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共处理超过13万吨受管制废电器电子产品,并累计修复了超过8200件原被弃置的电器,转赠给有需要的市民使用。
为协助回收业界提高本地回收业整体作业能力,协助提升和拓展业务,香港特区政府2015年成立了回收基金。据回收基金秘书处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基金共批出逾2500个申请,资助金额共约8亿港元,合计处理约15万吨回收物料。
“香港正全力建设先进高效的现代转废为能设施,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将于2025年投入服务,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二期正在筹备中。配合政府持续推动的减‘废’回收工作,香港将可望在2035年实现‘零废堆填’目标。”谢展寰说。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