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2:27:12 来源: sp20241230
汇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钟曜平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到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系统阐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时代强音。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战线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都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为以教育之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而奋斗。一幅震撼人心的教育强国建设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潮澎湃。
新年伊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召开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绘制的教育强国建设宏伟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去思考教育的属性、地位、价值。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去思考和谋划教育,就是要看清楚新时代以来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想明白如何主动担当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看清楚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先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看清楚全球教育变革、科技发展竞争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想明白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支点、思路、举措。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更充分思考和认识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复杂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崭新使命。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更深刻理解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在准确把握教育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中,充分理解所要承担的使命责任、工作目标。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主动对标对表谋划教育领域政策举措,抓紧抓好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推动落实,主动担当作为,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全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个“看清楚、想明白”,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勾勒出了清晰的思路和行动线索。
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伟大成就是奋斗出来的。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光荣使命催人奋进。必须看清楚新时代以来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想明白如何主动担当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从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到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阔步迈向优质均衡,再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普及水平越来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实现历史性跨越,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一个14亿多人口、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大国,这样的成就何其不易!每一个小数点乘以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背后都是数以万计青少年接受更好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发现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从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到“九章”“祖冲之号”先后问世;从C919国产大客机一飞冲天,到“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到“奋斗者”号成功坐底……
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持续涌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实现新突破,背后都有高校勇攀科技高峰,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充分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教育的服务力、支撑力、贡献力充分彰显。
从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到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教育系统着力强化基础学科、工程师、技术创新等人才培养,国家“元实力”“硬实力”“锐实力”不断提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连续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夯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石,给教育发展注入坚实的底气;坚守人民立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依靠广大教师,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更加明晰。
看清楚伟大成就的取得,要思考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梳理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改革新模式,找到提升工作成效的新切入点,形成治理新能力。看清楚伟大成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从国家战略需求、人民期待中发现教育所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而找准下一步的工作发力点,在补短板、锻长板中担当作为。
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攻方向,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
要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握好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在破解急难愁盼问题上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以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更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需求。
三
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关键在于理解教育作为“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特殊价值、特殊战略,精准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内外部形势、环境、条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担当作为。必须看清楚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先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一部世界强国崛起史,就是一部教育发展史。从强国崛起规律出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面对民族复兴,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何以强国?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孕育,给国家经济发展、教育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如何适变应变,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知识信息迅猛扩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超越人类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校和现代学制面临制度性挑战……如何培养出不会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的人才,教育往何处去,教育自身该如何应变、求变?
——战略先导、重要支撑,体现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背后,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强国的实质是人才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理想信念坚定、能力本领高强、精神斗志昂扬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回应时代的呼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坚持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的定位,既要为时代新人铸魂,答好立德树人这个教育强国最核心的课题,不断增进青少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和认同,又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一大批能够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强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战略先导、重要支撑,体现在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家发展的战略主动。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一份份禁令的背后,是一张徐徐落下的“科技铁幕”,以国家安全为由构筑“小院高墙”正成为遏制打压中国科技进步的手段。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坚持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的定位,就要面向国家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打好基础研究持久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战,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自立自强的能力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战略先导、重要支撑,体现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支撑区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担当。
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中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区域,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紧锣密鼓召开、部省战略合作走深走实,丰硕成果不断。当前,教育在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写下了生动注脚。
坚持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的定位,就要坚信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才会有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教育才能更好成为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
——战略先导、重要支撑,体现在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承载着广大民众对职业发展、人生出彩、社会公平的美好生活期待。
坚持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的定位,必须积极主动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超前布局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和终身化的教育需求,切实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对共同富裕的驱动力、创造力。
四
历史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子系统,始终是引领、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当前,教育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的壮美图景令人心生向往,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必须看清楚全球教育变革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想明白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思路举措。
从ChatGPT到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惊叹声中,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类数百年间所构筑的教育大厦的基座受到猛烈的冲击,从教育的概念到教育的目标,从教育的内容到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底层逻辑面临重塑。
技术力量攻城略地,技术逻辑日益广泛渗透,人的价值被重新审视。人类不被机器人取代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人类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本身?教育如何应对智能时代的新要求?情感、个性、想象力、同理心、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教育,关乎人类何以自处。
从气候变暖到生物多样性减少,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到自然灾害冲击……人类社会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全球性的议题层出不穷,考验着教育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要不断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变革要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创造数字教育新形态、创新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数字技术服务育人模式、育人方式、教育治理的升级,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找到“数字支点”。
——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生命线,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统筹各方力量、汇聚各方资源,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夯实教育强国的基点,要写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文章,把基础教育搞得更扎实。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人才培养要更好地匹配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要在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展现更为光明的前景。破除教育衔接壁垒,构建一个上下衔接、左右互通、互联互通的终身学习网络,才能更好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要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激发教育强国建设的势能。不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持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推出更多优师惠师强师举措,持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涵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把中国教育放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以全球教育发展为镜鉴和坐标,在坚定自信的同时,又看到竞争差距,从中把握和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空间和能力,形成国际比较优势,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新的征程,号角嘹亮;新的出发,步履坚定。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这条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之路上,教育系统师生干部要自觉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全社会要同心同向发力,共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让我们昂扬奋发、阔步迈进,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急行军,加快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以教育强国缔造人民幸福的根本,夯实国家富强的教育根基。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