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读书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21 23:54:26 来源: sp20240621

  【学习小组按】

  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都把读书视作“最大的爱好”,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心得体会。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怎么做到善读书?小组梳理总结出习近平提到过的一些阅读方法,跟大家分享。

  ①读书要用“巧力”

  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2006年3月1日),载于《之江新语》

  ②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

  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

  ——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④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