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会,要不要让孩子表演才艺?

发布时间:2024-06-16 12:49:40 来源: sp20240616

  春节聚会,让孩子表演才艺成为一些家庭的保留节目,对此,有些家长非常支持,孩子的表演意愿也很高,而有些孩子则非常抗拒。这类表演,究竟是展示孩子学习成果、提升孩子自信的好机会,还是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近日,多位统战工作者、民主党派成员结合各自对孩子成长和亲情的理解,畅聊他们的故事,分享了观点。

  不盲目攀比 尊重孩子的天性

  (毕然,民革党员、国家一级作家、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授)

  我孩子的两个堂姐、一个堂哥中,有人会吹葫芦丝,有人会弹钢琴,有人练书法,多才多艺。相比之下,我的孩子似乎没有可以展示的才艺。家庭聚会时,该“上台表演”了,他看起来并不紧张,拿起话筒张开漏风的、缺了前门牙的小嘴给大家讲笑话,那是我曾给他讲的白胡子老爷爷的故事,他颠三倒四地讲了一遍。虽然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但孩子奶声奶气的讲述依然赢得了很多掌声。当他汗津津地冲向我,两个脸蛋粉红滚热,兴奋得眼睛黑亮亮的,看得出能够在当众表演时受到肯定,他很开心。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希望他能够顺着天性自由成长,在自在玩耍中度过童年。

  然而,在家庭子女才艺展示的舞台上,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究竟是该随其天性发展,还是专项培养?经过观察,我发现,有激励作用的才艺展示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自信,对身心有益,但如果过于苛责,也可能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关键在于家长不苛责孩子,不攀比,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是软实力不是硬任务 拒绝“服从性测试”

  (陈雅琼,台盟中央宣传部新闻处四级调研员)

  对于该不该让孩子表演节目,我想先问家长们几个问题:您的孩子有什么才艺?您的孩子平时对表演节目是什么态度?您觉得过春节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好的表演背后一定有孩子的日常积累,平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经验,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这不是一项让孩子为难的硬任务,而是功到自然成的软实力,是孩子与家人相亲相爱的良性互动。

  家有学龄儿童,平时不妨多跟孩子互动交流,积累一些适合节庆气氛的表演内容,告诉他们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孩子理解大人们的活动和期待。孩子不愿意表演时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千万不要指责强求。对于学龄前幼儿,顺其自然即可。

  有人说,孩子是否听大人讲道理,取决于孩子与你的关系如何。春节假期是一段难得的与孩子长时间相处的日子,是巩固家庭成员感情、凝聚家族向心力的好时机。为人父母者,不要把表演节目当成孩子的服从性测试,而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之暖、父母之爱。

  读懂孩子“躲避失败”心理 建议家长不主动提议表演

  (张杰,民盟盟员、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总校长助理)

  孩子对父母或者其他成人的回应方式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追求成功”或“躲避失败”成为他们心理行为的一架天平。

  过年的团聚,亲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聚到一起。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不同,才艺的多与少、好与不好都容易形成比较,有对比往往就会有伤害。

  我记得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我跟孩子玩游戏,她特别要强,一定要赢得游戏。于是,我会在策略上偶尔输给她,输了以后我依旧笑容满面,孩子问我:爸爸,你输了怎么还这么高兴啊?我说: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我也为自己找到输掉游戏的原因而高兴。这样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的过程,这也是对孩子可能面临失败的心理建设。

  要不要让孩子在家庭聚会时表演才艺?我的答案是家长不提起、不组织,孩子们自己玩,如果孩子足够自信,他一定会找到一切机会去展示自己,如果孩子不够自信,那就提醒家长需要在平时加强孩子的心理建设,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

  孩子需要被认可 多表演多受益

  (霍励,北京黄埔同学会理事、黄埔23期学生尹铭铮之外孙)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因为文艺特长,我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机会。在我看来,文艺特长是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成果,也是学习能力和上进心的展现——“能把艺术特长学好,也能做好工作”。

  如今,我成为父亲,主张让孩子学习艺术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在家庭聚会等场合表演才艺。

  孩子想学好艺术特长,家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表演,引导独处时间多的孩子打破对外界的陌生感。再者,孩子既然已经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培养文艺特长,就要学有所用,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展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的成效。

  让孩子在家庭聚会时表演才艺,还能帮助孩子克服胆怯情绪。

  孩子是需要被认可的,如果孩子在才艺表演时能收到掌声、欢呼声,他们会感觉到被认可,慢慢就会越来越自信。

  送出“小红花” 给孩子留下美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