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东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民俗文化成地方发展“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4-12-27 08:05:35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济南9月25日电 (李明芮)追溯历史长河,历经时光洗礼的民俗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底蕴。山东各地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深挖在地特色资源,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找到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契合点,使民俗文化成为地方发展的“金名片”。

前王庄村传统民俗揉花篮表演。巨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国庆节的脚步逐渐临近,菏泽市巨野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前王庄村的村民们正为表演揉花篮、担经舞等民俗活动做准备。

  记者采访获悉,前王庄村作为当地传统古村落,近年来,该村积极推进古村落修复打造,逐渐恢复濒临失传的民俗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丰富游客在地体验。

  同样,临沂市费县东蒙镇也通过各种体验感十足的民俗活动发挥节庆魅力。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民众会以舞龙舞狮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我们在传统节日不仅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锣鼓等特色民俗表演,还邀请民间手艺人到景区及乡村,让游客浏览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民俗文化,享受美食盛宴。”东蒙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姚传海介绍说。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位于聊城市临清市的临清东宛园景区策划了以“月满中秋 相约宛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还能亲身体验剪纸、拓印、面塑等非遗项目;该景区还特别推出了拜月祈福盛典、月下霓裳汉服巡游等中秋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临清东宛园景区中秋拜月大典仪式活动现场。临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临清市是运河名城,运河文化丰富。近年来,该市通过深挖文旅元素,涵养临清文旅生态,旨在打造“文商新都会、京津后花园”。

  此外,“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青岛市平度市持续深化“二十四节气”IP品牌打造,在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旅游业服务中心主任姜莎莎介绍,为打造“二十四节气”IP,该市组织了首批平度市“二十四节气·物候品鉴地”评审,确定了首批10个平度市“二十四节气·物候品鉴地”单位。同时,该市还通过组织“二十四节气”城市文旅市集、制作《节气小精灵》动画片等方式,有效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价值。

  秋分过后,寒气悄然而至的夜色里,一台古色古香的大戏在位于潍坊市昌乐县“太公故里·白浪河畔”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古城村开演。演员们身着传统戏服,以韵味十足的唱腔和表演,生动演绎戏剧情节,吸引市民观赏。

  近年来,昌乐县以创建“太公故里·白浪河畔”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抓手,把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与示范片区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积极探索“太公+旅游”文旅产业模式。古城村党支部书记马焕来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掘太公文化,该村先后完成院内仿古砖铺设1000余平方米,新建一处70余平方米戏台,硬化太公广场700平方米。

  济南市莱芜区则对全区民俗文化进行系统普查和梳理,聚焦民间传说、传统技艺、民俗活动、传统建筑等,深挖孟姜女传说、莱芜梆子、陈楼糖瓜制作技艺、齐长城遗址(莱芜段)等代表性民俗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建立详细的民俗文化档案和数据库。

  “在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方面,我们通过节会搭台、旅游唱戏,将民俗文化元素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先后举办文旅康养节、非遗游园会等30余场文旅活动,以节会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美玲说。

  淄博市张店区则让民俗文化与文创产业紧密结合,焕发民俗文化新的活力。

  张店区“脸谱达人”石志义巧妙地将传统京剧脸谱与现代文明新风宣传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移风易俗主题作品。并且,他还将作品做成钥匙扣、书签、水杯、帽子等系列文创衍生品。“京剧脸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将它融入文明新风做成文创衍生品,更能让民众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石志义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