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要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4-11-05 21:49:23 来源: sp20241105

  一段时间以来,山东、河南等地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定位,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扩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等举措,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城乡均等化、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供给主体日益多元化,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化,文化产品逐渐丰富,文化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户户通、数字化建设和转型、文化遗产保护、农家书屋建设等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尽管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成效显著,但由于长期以来底子薄、欠账多,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相比,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效能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高有效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与其他领域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相比,我国文化立法仍然总量偏少、层次有待提升,政策仍需完善。尤其是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互联网、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机制还存在较多盲点。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更好制度保障。

  加强合作治理,提升多元化供给。要注重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引导多元主体合作,增强法治保障,实施简政放权改革、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企业改制、现代公司治理等,提升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建设。规范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层面下功夫,支持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在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等方面出谋划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项目建设以及产品服务供给,兼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稳定投资回报、吸引社会投资创造条件。还要打造有效的合作治理平台,培育胜任现代合作治理事务的多元化主体,重点培养相关社会组织。

  发挥好数字化文化服务的效能优势。要发挥流动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服务机动灵活、辐射半径大、低成本、见效快、亲和性强等优势,将其作为推进城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国家云和地方云、地方云和当地智慧城市平台对接。统筹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推动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整合利用全国群众文化活动资源,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推动将相关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增强服务可及性。

  李学迎

李学迎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