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和牵手书写青春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5 01:51:46 来源: sp20241225

  北京师资圆和田“大学梦” 《五星出东方》绽放光彩 重返故乡参与团城改造

  在广袤的西域大地上,和田,这座新疆最南端的城市,与首都北京相隔千山万水,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又都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是北京援疆的第28个年头,在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骨干的努力下,和田的城市面貌已经得到重塑,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一进程中,京和两地青年以他们的热情与才华,书写着属于和田的青春诗篇,成为城市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首师大京疆学院学员牙生江 毕业后扎根边疆 为家乡教育奉献青春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远远可见一片红色建筑耸立其中。走近看,开阔宁静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这里就是和田地区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如今它正敞开怀抱,准备迎接首批本科生的到来。“这是和田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是和田地区250万人民所期待的。”新疆和田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继青说。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批复设立新疆和田学院。截至目前,北京援和指挥部主动作为,投入北京援疆资金10.7亿元助力新校区建设。据了解,新疆和田学院是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新疆和田学院的成立,填补了和田地区高等教育中本科高校的空白。

  在师资队伍上,自2020年以来,北京先后选派两批“组团式”援疆教师共18人来校支教。按照计划,自2024年9月,“组团式”援疆教师每批将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8名,分别来自北京8所高校。王继青表示,今年,教育厅批准学校招生计划11100人,截至目前,已有近400名本科生被录取,其中北京释放的12个招生计划已成功录取了6名优秀学子。

  新疆和田学院作为一个窗口,展示出和田高校教育发展中的北京力量。其实北京对和田的教育帮扶很早就已经开始。时针拨回到2012年,此前从未走出过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牙生江享受国家政策,选择到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学习双语教育。

  当时从和田到北京并不容易——首先要经过24小时的班车颠簸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乘两天一夜的火车到北京。牙生江记得很清楚,他和同学们抵达北京西站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我们一下火车首师大的老师们就迎过来了,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还帮我们拎行李。”那份温暖令牙生江和他的同学们深受感动。当他们乘车来到首师大后,还有更大的惊喜:食堂里一桌桌丰盛的新疆美食,正等待着牙生江一行的到来,新疆烤肉、抓饭、水果……每一口都充满了家乡的味道。后来牙生江才得知,由于担心同学们吃不惯内地的饭,首师大专门从和田聘请了厨师前来掌勺。

  在北京的第一年,牙生江和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国通语的学习中,并顺利通过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随着汉语水平提升,第二年他们开始正式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课程。生活上,牙生江和同学们也得到了额外的照顾和关怀。在一次座谈会上,牙生江随口说自己从未见过大海,想看看海。校党委书记立即打电话安排,次日,600多名学生便分批踏上了北戴河之旅。“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帮我们安排得特别周到。”牙生江感慨道。

  首师大京疆学院的学习经历,在牙生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之后的岁月里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14年毕业后,怀揣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牙生江回到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成为一名双语教师,立志用教育的力量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如今,牙生江已经是阿克恰勒乡第二学校的校长。

  这些年来,牙生江不断感受到家乡和田的变化,尤其是阿克恰勒乡中小学校的蜕变——从炉火取暖到暖气普及,从一块黑面包搭配鸡蛋牛奶的简陋午餐到学校食堂的丰盛菜肴……这一切都烙印着北京援建的印记。同时,他也亲眼见证着阿克恰勒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自2017年教材改革以来,孩子们的语文科目期末考试平均分从三四十分跃升至六七十分,甚至有的达到九十多分。

  “我把首都师范大学教给我的最优秀的教学理念带到了边疆农村,让家乡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这是最令我骄傲的事情。”牙生江说。

  新玉歌舞团舞蹈演员努尔比亚 在北京学习舞艺 回家乡演绎《五星出东方》

  在教育援疆之外,北京与和田的文化交融亦绽放出耀眼的光彩。7月24日至25日,由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出演的大型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和田影剧院驻场演出。这部剧是北京市和新疆深入推动文化润疆的重点项目,由北京市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

  走进和田影剧院,大厅两侧摆满了大型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海报,“奉”“春君”等一位位已被人们熟知的人物呼之欲出;在舞台上,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们正全神贯注地进行最后的紧张排练。努尔比亚·木塔力甫是剧中主人公春君的扮演者,她是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舞蹈演员。2021年4月,努尔比亚与舞团其他八名舞者一同前往北京歌剧舞剧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系统学习。这段经历让她们不仅技艺大增,更在表演细节上深受启发。

  “北京的老师们不仅仅是在跳舞,他们甚至在每一个呼吸间都完全融入到了角色之中。”努尔比亚回忆道。2021年6月,《五星出东方》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由北京歌剧舞剧院与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共同演出。当时,努尔比亚还是饰演群众角色。如今,北京演艺集团把《五星出东方》在新疆的演出权无偿授予新玉歌舞团。在新疆和田的驻场演出中,所有角色均由新玉歌舞团的演员们出演,这一次,努尔比亚饰演主角春君。

  为了完美呈现这部舞剧的舞美效果,今年6月,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支持下,和田影剧院对剧场舞台做了提升改造,增加了满足演出标准的灯光设备,安装了全新的投影纱幕、舞台软屏幕等,展现尼雅遗址原貌、考古工作现场等实景影像。此外,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还曾专程来到和田,对新疆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学,努尔比亚提起排练时自己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不会演哭戏。

  “我们跳舞时从来都是欢快的,热情洋溢的,不会哭着表演。”努尔比亚说,北京老师提点她:“站在舞台上,你就是春君,不是努尔比亚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努尔比亚,她体会到了表演的深层含义——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角色和情绪中。前几天,舞剧演员们参观了和田博物馆,当他们看到墙上挂着《五星出东方》的宣传海报时,努尔比亚激动不已:“哇,好神奇!是我在演春君,感觉非常荣幸!”

  对于努尔比亚来说,在家乡和田演出比在北京演出更加激动人心,因为《五星出东方》一剧正是以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为故事核心改编的。因此,当她用舞蹈来诠释这一故事时,感到格外自豪。“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舞蹈的艺术形式传播和田的文化,让更多人深刻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努尔比亚深情地说。

  “我们推动《五星出东方》常态化驻场演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部文艺精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希望更多人特别是来和田的游客能够走进和田影剧院,一起领略舞剧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感受和田厚重的历史文化。”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琚小红表示。

  和田团城导游谢姆西凯麦尔 团城改造换新颜 从北京回到家乡做导游

  白鸽从亭子扑闪落下,闲散地踱着步子等待游客们的投喂;“阿以旺”式的土黄色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新疆姑娘谢姆西凯麦尔·阿不都力买买提的家,就在和田历史风貌街区团城的巷子深处。今年24岁的谢姆西凯麦尔昵称“小谢”,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她目前是一名导游。小谢对家乡团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比熟悉,而对于北京她也毫不陌生。

  小谢的父亲早年间在北京从事玉石生意,她和兄弟姐妹们从小也是在北京长大的。2016年,北京市投入援疆资金1.53亿元,启动和田团城改造工程。短短几年间,曾经简陋的把子墙房屋被改建成了异域风情的三层小楼,居民们在楼上居住,楼下则是商铺或出租房。焕然一新的团城,让小谢一家决定重返故乡。小谢的爸爸还亲自设计了自家的楼房——飞檐翘角、朱墙碧瓦,再加上传统的花格窗,京味儿十足。

  小谢打小儿喜欢服装设计,初中毕业后还曾在北京服装学院上过一年培训班。不过高考时她与心仪的北京服装学院擦肩而过,被另一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如今回首,已是“名导”的小谢觉得这似乎也是一种冥冥中的安排,“团城现在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我喜欢的服装设计和我所学的旅游管理都能派上用场。”

  在小谢看来,团城人文氛围最浓的区域是中心广场附近。北青报记者在这里碰到一位维族大叔,他正拿着刚切好的大块西瓜,不停地递给来往的路人:“免费的西瓜,都来尝一尝啊!”据大叔介绍,这是街道组织的惠民活动,他们每天最多能送出100多个西瓜。旁边几位外地游客听到有免费的西瓜,也纷纷围上前品尝:“这西瓜可真是太甜了!”

  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抵达和田后,当地人的热情始终在感染着大家。“有时候我们去一些店里逛,哪怕不买东西,老板也会很耐心地接待,还会详细地告诉我们和田夜市等活动的信息。”旁边另一位女士则表示,她之前对新疆的印象是“荒凉和相对落后”,但当踏上和田这片土地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这里的现代化程度与其他城市并无太大差别,“我看到和田的很多建筑上都有北京援疆的标志,这恰恰也是北京援疆成效的最佳体现。”

  北京少年宫和田研学团 近距离认识新疆 与当地小朋友成密友

  7月23日,北青报记者在和田昆冈机场遇见了一群特别的乘客——32名来自北京少年宫的孩子,他们是来和田参加京疆青少年和田采风交流活动。在过去一周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和田博物馆、团城、稻香村等地。他们与当地的孩子们以画会友、深入交流,收获了快乐与友谊。此外,孩子们还参观了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近距离观摩援疆叔叔阿姨们的工作场景,直观体验感受“首善 实干 团结 奉献”的北京援疆精神。

  此次活动带队老师、北京市少年宫美术部部长纪东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他们到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踩点”时,提出想让村子里喜欢画画的孩子们都参与进来。“当时稻香村的一位对接人曾告诉我们,预计会有七八个孩子参加。然而活动当天,来了将近40个维族小朋友。”孩子们如同一群欢快的小鸟围在纪老师身边,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那天,纪东单独给稻香村的孩子们上了一节美术课。

  “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现在非常幸福,他们爱这片土地,爱爸爸妈妈。他们家里有电动摩托车、农用三轮车。还有孩子自豪地说,自己家还有汽车。而且,孩子们都懂得感恩,他们会指着家门口北京援建的标志说‘我知道、我懂’。”纪东说,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渴望以及对北京援疆工作的认识,都让他深受感动。

  离别时,北京孩子们将带来的小礼物送给和田的小伙伴们,有人送出了京剧脸谱,有人拿出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而和田的孩子们同样回赠以当地的小饰品等礼物。今年15岁的贾馨媛送出了一个书签和一套水粉颜料,获得了维族女孩回赠的一串首饰。贾馨媛还加了一位维族女孩的微信,对方依依不舍地跟贾馨媛告别,并叮嘱她以后再来和田时一定要来找自己。

  “我本来觉得,北京与和田这两座城市距离这么远,大家的思想差异也会很大。但在这里,我听到了和田小伙伴们的梦想,有个女孩想成为军人,也有人想成为医生,大家的梦想其实都差不多。”贾馨媛说,“我们都是女孩子,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这份共同的情感让距离不再是障碍,让我们的心更近了。”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北京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